极性分子的速度滤波和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oc

极性分子的速度滤波和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极性分子的速度滤波和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极性分子的速度滤波和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报道了利用静电速度选择技术,分别对室温下热分子束和缓冲气体冷却的分子束进行弯曲导引的实验,获得了若干不同种类的冷分子束,并介绍了利用这些冷分子束所能进行的一些应用研究方案:包括冷分子表面弯曲导引与表面速度滤波、表面囚禁和表面存储环。最后,就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本方向和本小组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首先介绍了速度选择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种极性分子的斯塔克效应;从理论上描述了四极静电场的分布,详细分析了出射分子束的速度分布、束流(即通量)和导引效率。然后,根据理想四极静电场的解析表达式(或者实际电场的有限元计算),室温下分子在各个转动态的布居,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室温下各种分子束在弯曲四极静电场中运动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被导引分子束的速度分布、温度和导引效率。研究表明:被导引分子束的温度和导引电压成正比,导引效率和导引电压的二次方成正比。介绍了早期实验装置中的配气系统、真空系统、四级杆电极、脉冲高压装置、脉冲激光和时间飞行质谱装置。在早期的一次速度滤波实验中,利用一段弯曲的四级杆电极对乙腈分子进行了静电导引,获得了冷的乙腈分子束。随后,我们对实验系统(包括分子束配气装置、四级杆电极和时序控制等)进行了一系列改进,通过二次速度滤波,并采用新的探测方法,获得了乙腈、氟甲烷、三氟甲烷、硝基甲烷和氯苯等一些样品的冷分子束。实验测量了冷分子束的通量、速度分布(即温度)与导引电压、束源压强的关系,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从理论上阐释了缓冲气体冷却的工作原理。利用刚性球模型,分析了样品分子与缓冲气体(He)原子之间的碰撞,分子的冷却速率等,并对缓冲气体冷却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表明:缓冲气体冷却技术不依赖于分子的能级结构,与分子是否具有极性无关,因此可以用来冷却各类分子样品。如果样品分子与缓冲气体碰撞次数足够多,达到充分的热平衡,最终的分子平动温度和内部转动温度都将被冷却到缓冲气体的温度。另外,我们分析了利用这种技术,产生冷分子束的一系列条件,以及产生的冷分子束的一些性质。随后,我们开展了将缓冲气体冷却技术和速度选择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获得高通量的冷分子束的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实验系统中的分子束配气装置、四级杆电极、真空系统、低温装置等。实验上研究了被导引分子束的速度分布和温度与导引电压、缓冲气体流量(即密度)以及样品分了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且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实验与理论相一致的结果。此外,通过在导引电极上施加脉冲高压,在实验上获得了脉冲分子束序列。最后,介绍了我们提出的几种利用所获得的冷分子开展应用研究的理论方案。包括表面导引方案与表面速度滤波、表面囚禁与表面储存环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关键词】:冷分子束静电导引速度滤波器缓冲气体冷却蒙特卡洛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561 【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第一章研究背景12-491.1冷分子和超冷分子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目的12-151.2极性冷分子的应用15-281.3冷分子的产生28-47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47-49第二章速度滤波器的原理49-642.1引言492.2极性分子的直流斯塔克效应49-542.3四极静电场54-562.4速度滤波器56-632.5本章小结63-64第三章速度滤波过程的模拟64-763.1引言643.2电场分布64-663.3分子内部能级布居数的计算66-683.4L型速度滤波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结果68-743.5S型速度滤波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结果74-753.6本章小结75-76第四章速度滤波的实验研究76-954.1引言764.2实验装置76-834.3高压老练83-904.4实验结果和讨论90-934.5本章小结93-95第五章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研究95-1075.1引言95-985.2分子-缓冲气体的碰撞98-1035.3分子束的产生103-1065.4本章小结106-107第六章缓冲气体冷却和输出分子束的实验研究107-1396.1引言107-1086.2实验装置108-1236.3系统测试和分子束实验123-1386.4本章小结138-139第七章冷分子束的应用方案139-1537.1引言139-1417.2芯片表面的斯塔克速度滤波方案141-1457.3芯片表面的可控制分子阱方案145-1497.4芯片表面的分子储存环方案149-1517.5本章小结151-153第八章总结与展望153-1568.1本文的主要工作153-1548.2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54-1558.3未来工作展望155-156参考文献156-18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待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