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文学院09级8班 李菊 200902140811 第一部分:说课(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三部分) 一、说教材(周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本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秦晋两个国家的军队包围,烛之武奉命前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穆公。秦穆公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最后晋军也被迫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机制善变的外交才能。 该课的地位和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出自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①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②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③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②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③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说解(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对其的说解非常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呢?下面我们说一下本课的教法) 二、说教法 诵读法(通过学生自我诵读、教师范读或聆听录音等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串讲法(帮助学生了解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 提问法、讨论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介绍《左传》及出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图介绍相关背景 3、纠正字音、串讲课文 4、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本文的结构,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朗读课文 ,分析烛之武精辟独到的说辞及其人物形象 3、总结课文的写作特色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说解(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对其的说解非常重要)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说:“一言之力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能言善辩,是古往今来军事战略中的非常重要的外交才能。在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一位不怀好意的英美记者问周恩来,“中国到底有多少钱”,当时周恩来同志很巧妙的答说,“十八元八角八分”。总理巧妙地回击了记者的挑衅,又没暴露国家的机密,简直是妙语连珠。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他用他的三寸之舌击退了百万雄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烛之武。 (二)聆听课文录音,纠正字音 (三)《左传》介绍 (四)串讲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 实词:礼,礼遇,以礼相待。贰,从属二主,不忠诚。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 虚词:以,因为。 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 分析理解 思考:第一段共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但字字均很重要,它实际上交代了什么? 明确: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大军压境,国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