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鱼我所欲也311.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 B、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公与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故不为苟得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苟富贵,勿相忘 2、本文运用了比喻来阐明观点,试举例说明。 3、你认为文中“义”的内涵是什么?现代社会中,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 *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掌握“欲、舍、甚、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孟子(前372至前289):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yú),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来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yǘ)?向(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熟读课文 w ù 死亦我所恶 恶 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wéi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 wèi 向为身死而不受 sāng 自经丧乱少睡眠 丧 sàng 贤者能勿丧耳 多音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想要/喜爱 也 同时获得 介词,比 超过 中心论点 所以 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做,干 得到 厌恶 本来 表并列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1//:运用比喻论证,提出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生死。 祸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wéi)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如果 没有(什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