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上课要用的课件).ppt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上课要用的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机构的改变 2.过程: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两个凡是”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背景: ①经济方面: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 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②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什么开展? ① 思想路线:确立了── 抛弃了── ② 政治路线:作出了── 确定了── ③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等 2. 重大决策: 3. 意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1935年 遵义会议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927年 八七会议 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时间 会议名称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假如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前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请说出你的理由? 二、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 内容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① 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农村土地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产品分配过于平均 ② 步骤 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行: 推广: 深化: 变革生产关系。 ③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a. 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b. 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c. 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 d. 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 e. 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经营方式的改变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流通渠道的改变 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力 劳动者积极性 生产关系 调动 调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 意义 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 ① 原因: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