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产生的特殊背景.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事业单位产生的特殊背景   我国事业单位现象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这一背景,探索产生事业单位的特殊原因,对于我们准确地认识事业单位现象的特点,对于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向,是非常有益的。   高度福利社会的政治取向   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新社会的实践。正如当年在革命时期所宣传的那样,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福利,作为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1949年到1956年,高校学生从11.6万人增加到38万人,中学生从126.8 万人增加到586万人,小学生从2439万人增加到5770多万人,图书出版物由1亿多册增加到16亿册,医院床位由10.6万张增加到33.9万张。国家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高校学生再增加一倍左右。1956年,我们还提出要在1 2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并力争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和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应当指出,就当时的国力来说,要维持如此庞大的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是极其困难的。在一个相当多数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度里,要基本普及小学义务教育,这确实是一种高福利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高福利的政治取向是不容置疑的。全国人民,尤其那些刚刚翻身做主人的劳苦大众是衷心欢迎和坚决拥护这一政治取向的。而共产党人的宗旨也决定了这一政治取向。   古往今来的任何一种高福利政策,几乎都是伴随着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产生的。投资者发展非营利性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是极其有限的,至少是支持不了高福利的政治取向。于是,人们接受高福利政策,也就意味着接受政府对社会财富分配的高度介入(如高税收),意味着接受政府对于发展社会事业的更大的支配作用。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公办”性的公益事业占有绝对比重,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政府不出钱谁来出钱,政府不办谁来办,也就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共识。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研究新中国政治史和经济史的人们,对于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有了很多的分析和论述。在此,我们要说明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现象的产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之后的财富绝大多数由政府所掌握和支配,政府是全社会最大的和最主要的投资者。也就是说,即使我们不实行高福利的政策,不向社会大众提供普遍享受的教育、文化和医疗产品,那么,社会的低福利和少数人享受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不得不主要依赖政府的投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在发展非营利性社会公益事业中居于绝对支配地位。政府在兴办非营利社会公益事业时,不仅仅具有“当仁不让”之义,而且也具有“舍我其谁”之势。   二是要维持一大批国营企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有一大批国营事业单位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高科技人才以及熟练工人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持。既然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国营了,那么,如何能回避其必需的科学研究部门、技术开发部门、尖端人才培养部门和合格工人的生产部门也相应实行“国营”这一历史的规定性呢?所以,在很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如绝大多数工学院、应用科学研究所、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等都由政府直接举办,并直接听命于政府的指令。所以,在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已纳入政府的计划“本子”之内的年代,相应的事业单位提供什么产品,提供多少也就当然地纳入了政府的计划“本子”之内。所以,留在企业单位身上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在相当一批事业单位身上也依稀可见。   社会自身组织能力高度缺乏   研究分析中国的事业单位现象,可能不得不研究一下中国的“单位”现象。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单位”现象已经受到社会学界和政治学界的关注,但公开发表的成果并不多见。“单位”现象的产生和特点是极其复杂的,即使一篇上万字的专门论文可能也难以说清。在此,我们只能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缺乏一种自身组织能力的角度来简要分析,以求管中窥豹之效。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社会一直缺乏一种不依赖政府力量的自身组织能力。也许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影响,也许是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人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形式极其有限。能够和政府力量相媲美的是宗族的力量。其他的形式和力量如帮会、宗教、同乡会、同学会等,都难以进入主流社会。至于同业公会、行业协会、董事会、理事会、基金会等更是如凤毛麟角一般少得可怜。政党现象的出现也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支持人们之间保留除宗族之外的密切交往,如“君子群而不党”一类的观念几乎是社会精英分子的座右铭。   我们可以把社会自身组织能力的缺乏概括为社会自身组织形式的贫乏和社会群体自律能力的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