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生代扳块构造轮廓及演化2.pptVIP

第五章古生代扳块构造轮廓及演化2.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古生代扳块构造轮廓及演化2

二、华北板块稳定发展阶段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陆壳板块形成,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它在早期(中、晚元古代)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继而表现为差异性减小、整体相对稳定的板块发展阶段。 (一)板决稳定发展阶段的地层建造特点 1.中、上元古界建造特点 吕梁运动形成了板块的统一基底,但是在中、晚元古代(尤其是中元古代)地形起伏还是比较明显的。 中部为一古陆区,主要的沉积区位于南北两侧; 北侧为燕山海槽,向西可与内蒙海槽相连,呈近东西向延伸; 南侧为晋南豫西海槽。南、北两个海槽向西可相连,构成板块西侧的海盆。 1.中、上元古界建造特点 中、上元古界以河北蓟县剖面为代表,地层发育完整,接触关系清楚,是世界上同时代地层中罕见的连续剖面。中元古代下限标准为l800Ma。中、下元古界之间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相当于吕梁运动主幕。 中元古界自下而上为长城系及蓟县系。 长城系由两个大型沉积旋回构成。 第一个旋回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 ①常州沟组由具不同规模交错层理的含长石的砂砾岩逐渐过渡为层理平直的厚层石英砂岩; ②串岭沟组以杂色至黑色页岩为主,含鲕状赤铁矿层; ③团山子组为杂色砂质白云岩,层面上常有泥裂、含盐假晶等暴露标志。 本旋回反映其沉积环境是河流—滨岸、河口—浅水海湾—滨海碳酸盐潮坪。 第二个旋回包括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 ①大红峪组砂岩中发育有大型斜层理及波浪,上部可见有中基性火山岩,本组在区域上形成超覆,甚至不整合覆盖于太古宇片麻岩之上。 ②高于庄组是广海碳酸盐沉积,构成中元古代的最大一次海侵期。 蓟县系具有两个沉积旋回。 第一个旋回由扬庄组和雾迷山组构成。①扬庄组以泥灰岩为主,分布局限; ②雾迷山组为硅质条带(团块)灰岩,常具韵律结构,有类似于钙质、硅质复理石的特点。总体为复杂地形环境中的滨海—浅海斜坡沉积环境。 第二旋回包括洪水庄组和铁岭组。①洪水庄组为黑色页岩,②铁岭组为白云质灰岩。与前述各组相比,厚度显著变小,同时空间分布范围亦相对缩小,显然代表残余海盆环境产物。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下马岭组为黑色、灰绿色页岩,有些部分含有炭质及黄铁矿;龙山组为石英砂岩及页岩;景儿峪组为灰岩、泥灰岩及少量页岩。它们组成了一个沉积旋回,属于缓滨海海滩至浅海沉积。 青白口系与蓟县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在燕山地区铁岭组顶部的古风化面凹凸不平,在下马岭组底部还发育有残积的褐铁矿层,厚度变化较大。 蓟县一带中、上元古界厚度可达万米左右,燕山海槽为一强烈的沉降带。 晋南-豫西地区中、上元古界为熊耳群和云梦山群;熊耳群为一套中基性至酸性的火山岩系;说明沿基底断裂具有较强的火山活动。云梦山群为含铁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 两者都是受断裂控制的裂陷带。 华北板块在震旦纪时主体部分为高出海面的古陆,而在东部的胶辽、徐淮沉积区却继续沉降接受沉积,晋南豫西地区亦有零星沉积。 辽东地区的东西向岫岩隆起分隔了北部的太子河—浑江海盆和南部的辽南海盆。 北部海盆震旦系称浑江群及其下的桥头组,桥头组为石英砂岩夹少量紫色页岩,厚达230m; 浑江群下部为万隆组,由灰岩、蠕虫灰岩、页岩、粉砂岩及粉砂质灰岩组成,厚623m,上部为八道江组由角砾状灰岩、叠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厚290m。 在辽南海盆地旅大、复州一带,震旦系有两套地层: 下部的革镇堡群为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页岩及石英砂岩、厚度可达3000m以上,同位素年龄为750Ma; 上部的金县群为石英砂岩、页岩、泥灰岩及少量灰岩,厚350m,同位素年龄为650Ma。 在徐淮沉积区的徐州、宿县及淮南一带,其沉积特点与胶辽区基本类同。鲁东的蓬莱群为石英岩、板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夹有大理岩,厚达4600m。 晋南、豫西一带震旦系发育不全,除在河南登封地区可见有震旦系下统外,一般多为震旦系上统上部的罗圈组冰碛层。 罗圈组在豫西、陕南、宁夏贺兰山区及甘肃龙首山都有分布,属于山岳冰川的产物,不整合于自太古宁至震旦系下统的不同地层之上,其上为下寒武统含磷地层所覆盖。罗圈组之上,下部为含砾的冰水泥砂沉积,上部为杂色的海相砂页岩,厚度不等。其时代有待进一步研究。 晋南、豫西区和胶辽、徐淮区在震旦纪时沉积特点差异较大,两者间可能为淮南四十里长山所分隔。 3.下古生界发育及岩相古地理 华北板块下古生界发育不全,只见寒武系及下奥陶统、中奥陶统(局部地区有出露),缺失上奥陶统及志留系。 震旦纪后板块整体上升遭受剥蚀,造成了寒武系与震旦系或中、上元古界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 早寒武世早期,华北板块整体高出海面,为古陆剥蚀区,而后开始下降,并且海侵范围逐渐扩大。 到早寒武世晚期,除鲁东、内蒙及鄂尔多斯的中北部仍为古陆外,大部分地区为海水浸没,由开始以含食盐假晶的紫色页岩为代表的干燥气候下的滨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