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课件曹新田.ppt

9.4.5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课件曹新田.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练习:PA⊥△ABC所在平面,AB=AC=13, BC=10,PA=5,求点P到直线BC的距离. * * 岁月如水 流到什么地方 就有什么样的时尚 我们怎能苛求 世事与沧桑 高2012级15班 曹新田 三垂线定理的逆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线射垂直 线斜垂直 定 理 逆 定 理 线射垂直 线斜垂直 定 理 逆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涉及的几何元素: (1)一个平面; a (2)四条直线: ①平面的垂线; ②平面的斜线; ③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④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3)三个垂直: ①直线与平面垂直; ②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 射影垂直; 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斜线垂直. 1、两平行直线在一平面内的射影不可能是( ) A、 两平行直线 B、两点 2、两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相交直线,则这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 )               A、两异面直线; B、两平行直线 C、两相交直线 ; D、以上都不对 巩固练习: D B 3、斜线b在面α内的射影为c,直线a ⊥c, 则a与b?????????????( ) A.垂直 B.不一定垂直 C.共面或垂直 D.以上都有可能 C、一条直线 D、两相交直线 D 例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AH⊥平面BCD, 垂足为H,求证:BH⊥CD. A B ∴BH⊥CD. ∵AB⊥CD. 证明:∵AH⊥平面BCD, ∴BH为斜线AB在 平面BCD上的射影. D C H 平面BCD, ∵CD 应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证明直线垂直的步骤: “一垂”:找平面及平面的垂线 “一垂二射三证明” “二射”:找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三证明”:用定理证明直线垂直 例2:如图所示,已知PA ⊥平面ABC,∠ACB= 90°, AQ⊥PC,AR⊥PB,试证?PBC、 ?PQR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PA⊥平面ABC,∠ACB= 90°, ∴AC⊥BC,AC是斜线PC在平面ABC的射影,∴BC⊥PC(三垂线定理), ∴?PBC是直角三角形; ∴BC⊥平面PAC,AQ在平面PAC内,∴BC⊥AQ,又PC⊥AQ,∴AQ⊥平面PBC,∴QR是AR在平面PBC的射影,又AR⊥PB,∴QR⊥PB(三垂线逆定理), ∴?PQR是直角三角形。 小结:凡是能够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的结论,都能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证明,而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能够熟悉这两个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3:道旁有一条河,彼岸有电塔AB,高15m,只有测角器和皮尺作测量工具,能否求出电塔顶与道路的距离? 解:在道边取一点C, 再在道边取一点D, 使水平角CDB等于45°, 测得C、D的距离等于20m B A C 90° D 45° 使BC与道边所成水平角等于 90°, B A C 90° D 45° ∵BC是AC的射影 且CD⊥BC ∴CD⊥AC ∵∠CDB=45°,CD⊥BC,CD=20m ∴BC=20m,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AC2=AB2+BC2,AC= 152+202 =25(m) 答:电塔顶与道路的距离是25m。 因此斜线AC的长度就是电塔顶与道路的距离。 例4:直角三角形ABC中,∠B= 90°, ∠C= 30°, D是BC的中点,AC=2,DE⊥平面ABC且DE=1, 求E到斜线AC的距离? 解: 过点D作DF ⊥AC于F,连结EF, ∵DE⊥平面ABC,由三垂线定理知EF⊥AC,即E到斜线AC的距离为EF,在Rt ?ABC中, ∠B= 90°,∠C= 30°,AC=2, ∴BC= ∵DF⊥AC, ∴ 在Rt ?EDF中 为所求 解:设BC的中点为D,连结PD. ∵AB=AC=13,BC=10, ∴AD⊥BC. 且AD=12. 又∵PA⊥平面ABC,    ∴PD⊥BC. 即 PD的长度就是P到直线BC的     距离. 而 PD=13.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