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肉鸡企业出口控制药物残留新思路
肉鸡出口企业控制药残的新思路 穆 祥 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一、药残的定义 药残即药物残留是指能够造成人类发生病变的药物积聚在可食用的植物类和动物类产品中。 二、肉鸡出口企业控制药残的措施 1、严格消毒措施。 2、严格病毒净化措施,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疫苗免疫。值得重视的是,尽可能不要使用弱毒疫苗。 3、严禁各种西药的使用,尽可能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防治疾病。 4、必须设立药残检测部门,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肉鸡产品的安全。 三、净化病毒病的必要性 1、多种病毒能经垂直传播途径感染子代。 2、采用疫苗注射的免疫途径是造成接触性传染病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 3、病毒感染后是寄生在细胞内的,而疫苗免疫后生成的抗体是分布在细胞外的,故对感染后的动物实施免疫,不但无助于该病的净化,更易诱生新血清型的病毒病。 四、严禁治疗性西药使用的原因 1、西(兽)医学的基本理论: ①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单位; ②致病因子致细胞的功能异常是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③消除致病因子和调控异常细胞的功能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 2、西(兽)医药的缺陷: 由于病原与细胞、异常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着广泛的同质性,故所有消除致病因子和调控异常细胞功能的治疗药都具有毒副作用。 由于需要药物进入组织才能发挥其消除致病因子和调控异常细胞功能的作用,故极易蓄积在组织中。 此外,对致病因子不明的疾病、对有完整屏障结构内的病变等基本无治疗措施。 3、西医药存在严重缺陷的理论原因 忽视了高等生物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一套维持细胞环境的结构; 忽视了致病因子致维持细胞环境的结构损伤是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忽视了通过保护维持细胞环境的结构、提高维持细胞环境的结构抗致病因子伤害的功能也能治疗疾病的措施。 五、中药不产生药残的原因 1、中药的定义: 中药是指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 2、中(兽)医理论是确保药物无毒副作用的理论! 《黄帝内经灵枢经》有“…不用毒药…唯先立针经”的首语,表明中(兽)医学理论就是指导安全治疗疾病的理论。 3、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兽)医药治疗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在于调控和维持细胞的微环境。依据如下: 3.1 微血管系统是维持机体细胞微环境的系统。 ①微血管系统是机体发育中最早定型的结构,已有的研究表明,微血管系统具有诱导胚胎器官分化、发育的功能。 ②微血管系统具有调控和维持细胞化学环境的功能。 ③微血管系统具有调控和维持细胞物理学环境的功能。 ④微血管系统具有调控和维持细胞激素环境的功能。 ⑤微血管系统具有调控和维持细胞免疫学环境的功能。 ⑥微血管系统具有整合所处部分管内外的环境因子,通过分泌局部激素调整细胞乃至机体的功能。 3.2 经络系统即微血管系统亦即是维持细胞环境的系统 ①络脉就于分布于各组织中的微血管 古医文有“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常见者,皆络脉也。饮酒者卫气先行于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等具体描述,故络脉即是现代解剖学概念的微血管已得到众多学者肯定。 ②我们的研究表明,经脉的实质是呈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该网络的基本特征是: 网络内的微血管相对丰富且具有结构有序性即具有沿经脉伸展的特性。 具有功能有序的特性,即构成同一经脉的微血管具有相同的舒缩频率。 ③经脉即有序态微血管网络存在的原因是: 血液的流动除遵循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模式外,由于相邻微循环单元间广泛的联系,故也遵循自高血压区至低血压区的流体力学模式,为确保低血压区细胞的环境,在理论上就要求分布于该区域的微血管具有更敏感、更有助于血液流动的结构和功能。 3.3 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微血管功能密切相关 ① “天人合一”与微血管功能的相关性 已有的文献及我们的研究表明: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机体内最敏感的细胞,也是绝大多数致病因子的靶细胞,任何物理、化学、生物等因子的变化都能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故我们提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天人合一”的细胞学基础。 ② “阴阳学说”与微血管功能的相关性 已有的文献及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机体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