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全〕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 一切可以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境,都可以说是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范畴。对物理学来说,所谓陈述性知识指的是物理学的现象、概念、规律及科学方法等,程序性知识指的是为学习物理知识而进行的观察、实验、想象、分析、推理、综合等思维及思维程序、方法等。前者是学习的内容,后者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的内容。按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程序性知识比陈述性知识更具有概括性和恒定性,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更有价值。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进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可能是教学过程中随机或偶然产生的,但更多地必须依靠教师的创设和引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设情境的能力,是营造问题情境的首要环节。而学生从问题情境的进入到产生自发探究问题,以及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又必须依靠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师生的双边活动。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而在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六个要素中,“提出科学问题”是第一要素。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提供引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知识储存,使问题与激情互动。 (二)设计的基本方法 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课前设计,其基本目标是把问题情境转化为情境问题(隐问题一显问题),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问题的意识,还必须掌握问题情境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 1.把握情境的基本要素 一个物理的问题情境应该包括下列要素:背景材料,生活经验(或旧知识),兴趣和热情,冲突和生疑。 背景材料包括阅读材料,教师语言描述和介绍,自然或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师提供的习题或讨论题,等等。背景材料是学生进入情境的门槛,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了解事情的原委、看清现象的全貌。因此,背景材料又可认为是情境到问题的奠基石和产生问题的发源地。 生活经验(或旧知识)包括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主观想象(错误概念)、局限性知识,等等。它是与背景材料所产生的情境不相适应或产生矛盾之处,是产生问题的导火线。 兴趣和热情包括学生对背景材料的关注度、兴趣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好奇心、参与意识和动手实验、积极思维、讨论交流、相互合作。显然,它是引发学生产生知识(经验)冲突,由问题情境转化为情境问题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思维、探究、创新的激励剂。 冲突和生疑是指学生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研究,发现现有情况与头脑中的原有经验或原有知识之间的差异、矛盾,并通过多次研究,由对某一旧知识(经验)的生疑逐步发展为质疑,发生思维、知识质的突破和飞跃,为自己大胆地提出探究的核心问题做好准备。 根据上述讨论,问题情境四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可表示为: 生活经验(或旧知识) 好奇和兴趣 背景材料 差异或冲突 生疑 质疑 新情况 思维和讨论 2.注意情境的呈现方式 物理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和教师设计出现。这里,我们仅讨论教师设计的情境呈现方式。语言、文字的描述: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阅读材料、参考资料的查阅对比,在头脑中呈现物理的问题情境。 物理现象的观察:指学生在物理实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感知问题情境。 习题结果的讨论:指学生在知识扩展讨论、 习题结果讨论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碰撞,呈现物理的问题情境。 3.确定情境的层次梯度 物理问题情境的层次一般可分为:是什么(what和who),为什么(why),怎么做(how)。其内容涉及两个方面:其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某一或整个问题情境属于哪一层次;其二,某一问题情境本身是由哪几个层次的问题情境构成。另外,层次本身也包括深度和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