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马说复习
《马 说》复习2007年已考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事理,这就是 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朗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露)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词语1——通假字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 顿,餐,量词,读shí 通“饲”喂养,读sì 难道,表示疑问 恐怕,表示推测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名词 能够,动词 才能,名词 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顺接。 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正确方法;今义——道理。 是马也 古义——这样的;今义——表判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等同;今义——等待,等等。 古今异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文言词语3——其他 有时 面对 这样 一样 尚且 即使 怎么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句子翻译 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8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粟一石。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写法与主题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结构特点 正面提出问题并反面展开议论→→被埋没的原因→→强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文章评价 写作手法: 1.托物寓意的写法。 千里马——人才 伯乐——善于赏识人才的明君 说天下无马的人——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本文结构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1. 本文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________。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