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_5067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_50671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研的永恒主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解决问题”在整个小学学段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二是教学难度大,特别是在低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占优势,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很薄弱。如何在低年级有效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值得探究。 由于“解决问题”的教学贯穿在整个小学教段,各种知识的教学都呈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特点,因而非常有必要从低年级开始,探寻一些适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看—说—读—想—算”的教学模式,从直观出发,由表及里,给学生以分析问题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看: 即“观察”。 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从中找出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初步感受数学信息之间的一些联系,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2)说:即“表达”。把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数学信息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一些问题。 (3)读:即“有重点的读”。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对图意和文字信息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特别是情境中的关键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重点读出。这一步是内在思维的进一步显现。 (4)想:即“思考”。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去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5)算:即“列式计算”。明确了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需要用一定的运算进行表达并计算出结果,才能最终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下面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体验与收获。 1、看。 有效的观察是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感受到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为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由于本单元活动情景非常丰富,给予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才能让学生观察得更全面、具体,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更具个性化。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主题图后提示大家认真观察,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呀?看谁能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观察的目标明确了,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2、说。 “说”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组合。学生观察完情境图后,需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说出来,才能真正进行思维的内化。 让学生敢说是课堂上教师必须营造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用鼓励的眼神提问:能把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告诉同学们吗---这一步可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先与同伴交流再指名说说,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数学信息直接说出来集体交流。在这一环节,学生的“说”可以有足够的个性化。课堂实践表明,只要有良好的说的氛围,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的参与到“说”的过程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力不够强,开始可能说得比较概括,需要对学生进一步的“观察”指导。为了更好地说明图意,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由于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还剩多少个面包?…再如在例3跷跷板乐园中,学生能说出:有3个跷跷板,跷跷板两边各有2人,还有7人没玩跷跷板…,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有: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一个跷跷板上有几个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玩跷跷板的人比没玩的多多少人?… 3、读。“朗读”是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显现。这一环节是内化各个数量之间联系的关键,也为今后理解文字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教师可以把刚才大家说过的重要数学信息提炼出来,结合情境图,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指导学生有重点的读出数学信息。 如:在跷跷板乐园中,在学生说出了很多的数学信息后,教师提炼本节课要解决的两步计算的乘加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边引导边出示: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出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又来了7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指导学生重点读出:3个跷跷板,每个4人,又,一共。 再如: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需要重点读出:原来,又,走了,现在。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读”中把文字和图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清晰,逻辑思维逐步形成。 4、想。“想”是抽象思维的深度形成过程,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