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ppt.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说课ppt

* 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二.说教学目标 (一)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经过必修①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 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二)目标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让我们品读其三咏赤壁之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伴随多媒体录音,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那穿空卷雪的壮景仿佛还在我们面前,那人生如梦的浩叹仿佛还在我们耳边,让我们带着这些温馨的记忆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 新旧联系,激情导入。老师带有感情的解说,既使学生了解了文学常识,又引发了其阅读的欲望。 )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 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 学生将预习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 2、初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 3、再读课文,试理解文意。 (三)美读指导 ①朗读时,韵脚要交代明白,要响亮到位,使之同声相应,一贯而下。 ②整句是靠内容上的互补,形式上的反复来强化表达效果的,朗读时不能将文气读断,要读得前者呼后者应,似断实连。 ③层次内部读紧凑,层次之间停顿要适度。 ④体会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轻畸重,暴高暴底。 (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 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 (五)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并对此作出评价 1、学生自读体会,并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 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 以上环节耗时控制在10分钟左右,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言之成理即可。 (六)教师提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并介绍下一节课的侧重点。 问题: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 提示:1、紧扣课文内容分析,切忌空发议论。 2、从苏轼人生际遇入手,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 3、形成书面材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