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H与CO2气体的反应.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aOH与CO2气体的反应

NaOH与CO2气体的反应 ——证明NaOH与CO2反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意 图 创设情境 介绍氢氧化钠用途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用实验室提供的氢氧化钠制肥皂时,实验失败;再用该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产生气泡,请分析原因。 如果是你来做这两个实验,你会怎么做? 思考并回答问题: 先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再制肥皂。因为这样可以先检验氢氧化钠有没有变质。 通过前一环节的学习,进一步巧设问题情境,顺利引入课题。 结果证明 提出问题:利用酸碱盐三类物质,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多媒体] 书写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回答: 根据生成物特有的性质,借助酸(稀盐酸)、碱(石灰水)、盐(氯化钙溶液)来证明。 回顾已学知识,总结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的方法。 过程证明 提出问题: 能否不借助任何试剂,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塑料瓶瘪掉。 原因分析: (补充)产生压强差,可以发生如下现象:塑料瓶变形;液体产生逆向流动。 回忆、思考 观察 回答: 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方法回顾与原理分析。 **问题预设:允许学生质疑。 补充对比实验:往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倒水,观察现象。 ** 质疑:会不会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参与了反应? 培养勇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提出问题: 不借助任何试剂(除水外),你还有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其它方案吗? 小组设计实验新方案: 在上述实验原理的暗示下,引导学生设计相同原理的不同实验装置。 注意事项:[多媒体] 1)装置气密性检查是关键;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最好是浓度较高的溶液。 3)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 4)如手上不慎滴到氢氧化钠溶液,请立即用水冲洗。 问题发现: 讨论活动1[拼图实验] 实验方案(或装置)展示 [展示于黑板] 讨论活动2 讨论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动手实验: 选择相应方案,各小组同时进行实验。 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感受。 问题共享: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如何改进? 遇到的问题: NaOH的量不够,只能反应一小部分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致使现象不够明显。 改进方法: 1、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2、将胶头滴管改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等。 学生讨论活动3:实验成败分析、实验装置改进 相互倾听、交流 实验后的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成败,不骄不躁,善于与人分享成功经验,面对失败也能智慧地作出分析并改进。 方案评价 引导思考评价各方案(或装置)。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方案进行评价。 归纳、比较各个实验方案,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 1.课外实验操作(预留) 2.思考过程证明的其他方法(不同原理) 九、教学反思 本课从引出到转入课题,每一环节的过渡自然流畅,并牢牢吸引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中习得学习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结果证明与过程证明,开拓了学生视野,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采用拼图实验降低了实验设计的难度,确保课堂朝着自主、有序的方向发展;采用讨论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再开展学生实验的形式,使得大部分小组的实验获得成功,并且在分析了失败原因以及找到改进措施之后,失败的小组也获得了成功。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努力与积极思考带来的成就感。评价各实验方案,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环节,通过比较发现,有的装置不仅适用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过程证明,通过变换药品,也适用于该结果证明,与课的引入相呼应。另外,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的习惯,采用了各小组进行不同方案的实验,发扬了合作学习精神。对学生设计的意料之外的装置作及时分析外,教师也根据课堂情况留了一些实验方案,注意了课堂实验的适当延伸,建议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落实实验室开放机制。 案例点评 本节课作为初三实验专题复习课,倪老师将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思考,融入教学研究之中,从全新的视角设计了一节有研究价值的专题复习课,给我们许多启示,值得学习。倪老师自然、灵活、平和的教态,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1.构思巧妙且设计富有新意。本节课的逻辑合理、清晰,引导学生探究的系列问题比较真实。从实验方法与原理的回顾、实验方案设计与展示、方案的评价与改进,步步深入,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以“氢氧化钠变质的结果证明与过程证明”作为切入口,既对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整理,又联系物理知识。以“证明NaOH与CO2反 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的方法 (结果证明) 氢氧化钠用途介绍 Ⅰ、方法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