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学习要-点-答疑.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学学习要-点-答疑

网络学习课程《营养学》;概述部分;食物成分;(1)宏量营养素 人体的需要量或体内含量较多的营养 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2)微量营养素 人体的需要量或体内含量较少的营养 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 ;(3)产能营养素 能在人体内氧化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即宏 量营养素。 (4)必需营养素 凡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均称必需营养素。;食物成分;3、水 ; 成年人一日水平衡;1、平衡膳食及要求 平衡膳食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 平衡膳食基本要求包括: (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 养素。 (2)保证食物安全。 (3)科学的烹调加工。 (4)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人体营养需要;人体营养需要;人体营养需要;;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缺乏 概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基础营养学;1、相关概念 (1)必需氨基酸 (2)氨基酸模式 (3)参考蛋白 (4)优质蛋白质 (5)限制氨基酸 (6)氨基酸互补作用 ;习题解析-名词解释;氨基酸的分类;(3)参考蛋白(reference protein) 指可用来评价其他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 鸡蛋蛋白质在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作为参考蛋白质。 (4)优质蛋白质:动物性蛋白及大豆蛋白。 ;(5)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概念:指食物蛋白质中含量较低的氨基酸。 按缺乏的程度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 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的主要限制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 苏氨酸、色氨酸。 ;(6)氨基酸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从而达到以多补少,提高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目的。 搭配原则:食物种属、种类、时间; 搭配模式:粮豆(大豆)搭配、粮肉搭配;;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身体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3)提供能量;;3、氮平衡: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 B=I-(U+F+S) 或 I=U+F+S (1)零氮平衡:B=0 (2)正氮平衡:B>0 (3)负氮平衡:B<0 ;蛋白质含量;脂类;碳链 长短;1、必需脂肪酸 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 物提供的脂肪酸。 ;脂类;3、 EFA功能: (1)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 (2)参与类二十烷酸物的合成 前列腺素的前体(PG) 血栓素(TXA) 白三烯(LT) (3)参与胆固醇代谢 ;4、短链脂肪酸(SCFA) 主要功能: ①提供机体能量 ②促进细胞膜脂类合成 ③可能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④可预防结肠肿瘤 ⑤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有抑制作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4、节约蛋白质作用 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机体为了满足 自身对葡萄糖的需要,则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葡萄 糖,消耗蛋白质来供能。如果碳水化合物供给充足, 则可避免蛋白质的消耗,即碳水化合物具有节约蛋白 质作用。 ;5、抗生酮作用 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过量酮体的产生 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 抗生酮作用需要量:50~100g;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能量;4、人体能量消耗 (1)基础代谢 (2)身体活动 (3)食物热效应 (4)生长发育 ; (1)体表面积 (2)生理、病理状况和激素水平 年龄、性别 特殊生理状态 激素水平 (3)生活和作业环境 ;矿物质;2、矿物质的特点 (1)人体内不能合成; (2)膳食来源包括食物和饮水; (3)人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4)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5)某些微量元素的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 ;3、钙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2)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 (3)促进体内酶的活动 (4)促进细胞信息传递 (5)参与凝血过程(凝血因子Ⅳ) (6)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4、影响铁吸收的膳食成分 (1)干扰吸收因素(植酸、丹宁、多酚物质、膳食纤维、铅、铬、锰 等) (2)促进吸收因素(抗坏血酸、维生素A、叶酸、维生 素B12、维生素B2 、某些氨基酸和有机酸。;维生素;3、维生素A类 是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 性的一大类物质,包括已形成的维生素A和维 生素A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