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 杨柳青 【设计思路】 同一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意义是不同的。能够使人们印象深刻的时间,都是对个人来说意义重大的时刻。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一首以时间起笔,以时间为线的怀古之作。词中涉及的时间对于英雄人物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典故的内涵。作者清晰地将这些时间映入读者的眼帘,这是怀古的用意:代表历史不能被遗忘。时间引出了人事,时间湮没了荣辱兴衰,时间也代表了作者的境界与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感情,提高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抓住时间线索,理解典故的内涵,感悟怀古讽今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英雄的赞美和惋惜,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PPT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从时间的角度探究典故的内涵与用意 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悲凉的处境。 【教学准备】 辛弃疾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宋代豪放派词人,并且被他的爱国之情深深折服,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学过他的《西江月》《浣溪沙》《破阵子》,基于此,我查阅了中华书局的《辛弃疾词选》《古代宋词鉴赏》,观看了央视《子午书简》的视频,查阅了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比鉴赏,将《登建康赏心亭》和《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对比,或是拿这首词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对比;另一种是从题材角度鉴赏,侧重对怀古和典故的挖掘,注重学法指导。以前的教学中也运用过此类方法,这次想另辟蹊径,所以就从时间角度入手,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兼顾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是2016年6月24日,对于老师来说这个日子很重要,因为我为今天和大家的这个聚会准备了半个月,对于大家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班长自告奋勇: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聚在这里,进行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因为高一马上结束,高二要分科。老师又问:对于高三的学子呢,同学们异口同声:高考成绩马上要揭晓。课件显示历史上的今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必修四课本上有一首豪放词,以时间开头,以时间为线索,请大家读出它的题目。学生误读出词牌,老师点拨词牌的相关知识。 二、整体感知 1、合作感知:老师读词牌和题目,学生读正文。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请学生找出关于时间的词,并写在黑板上。 千古 当年 元嘉 四十三年 4、同学们根据时间诵读或者背出原句,找出与之相关的人或事。 孙仲谋 刘裕 金戈铁马 刘义隆 烽火扬州路 廉颇 三、课文研读 (一)品读上阙 1、上阕中的金戈铁马的画面有什么内涵? 明确:金戈铁马的地点是京口,与英雄,与作者密切相关。与英雄:孙权和刘裕(寄奴)的第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跟京口有关。孙权作为吴国的国君,始置京口镇。而刘裕生长于京口,并于京口起兵北伐。 第二,两人都是“英雄”,孙权北抗曹魏,开疆辟土,和魏蜀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而刘裕灭了北方的南燕、后秦,建立了刘宋。因此,两人既都是一国之主,也都是建功立勋的英雄人物。 第三,两位英雄都有“北伐”的经历,孙权成功地抵抗住八十万曹军南下,以少胜多,而刘裕从京口起兵北伐灭掉了北方南燕、后秦。 第四,两位历史英雄人物都“被雨打风吹去”了。 与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小结:辛弃疾写孙权和刘裕,除了因为身处京口而自然联想到和京口有关的两位英雄外,更重要的是表达对两位英雄的仰慕和缅怀之情。同时,也有用同为一国之君、创业之主的孙权、刘裕暗讽当时的南宋朝廷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意味,也许还有感伤自身虽然同为英雄却不能像孙权刘裕一样建立功勋的慨叹和无奈。 2、诵读中抓住关键词“无觅”“寻常”“金戈铁马” 3、上阕中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赞美与惋惜交织,但最后一句表现出词人情绪高涨激昂,还是希望朝廷能够任用自己,壮志豪情立于胸中。 (二)品读下阕 1、元嘉年间,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用意?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