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pdf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Ⅰ 基本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有关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史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Ⅱ 选用教材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78.
《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Ⅲ 考试内容
一、古代汉语部分
重点考查考生阅读、分析古代文献的能力。
(一) 基础知识及应用
1、古今词义的异同:常用古汉语词义的古今差异
2、古代汉语的句式
(1)判断句:判定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的活用功能
(2)叙述句:双宾语句式、宾语前置的条件、被动表示法
3、词类的活用: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4、《诗经》的用韵:韵、韵母、韵部
5、古书的注解
(1)注解的基本名称:训诂、传、笺、注、疏、章句、正义、集解、补注
(2)注解的术语:言、曰、为、谓、谓之、貌、之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
读如、读若、如字、词、辞、当为、当作、衍、脱)
(3)注解的体例
6、古汉语修辞方式:引用、譬喻、代称、夸饰、割裂、并提、互文、委婉、倒置
7、近体诗的格律:粘对、拗救、合掌;流水对、借对
(二) 古文阅读
1、解释
2、标点
3、翻译
(1)各字词义都要在译文中得到落实。
(2)每句的语气(陈述、疑问、反问、感叹、委婉、推测、祈使)都要在译文中得到反
映。
(3)古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使动、意动、名作动、名作状、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式
等),都要在译文中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4)省略了的成分,在译文中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括号补出。
(5)专用语(人名、地名、国名、谥号、庙号、职官、时间表达法、度量衡表述法等)依
原文、不改动。
(三) 文选
以《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诗经》、《史记》的相关篇目为
主。
二、古代文化史部分
重点考查考生有关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二)儒家的经书和经学
(三)区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四)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吉礼、嘉礼、宾礼
(五)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婚姻爱情观的特点
(六)传统经济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停滞问题的关系
(七)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
(八)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九)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
(十)传统宗教与信仰
(十一)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
(十二)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
三、文学理论部分
(一)文学概论
重点考查考生关于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
力。
1.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3.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构思方式
4. 艺术真实、艺术概括、艺术形式
5. 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6.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7.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8. 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9.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典型、意境的区别
10. 叙事、叙事的构成、情节与事件的关系
11. 抒情、抒情话语、情与景的关系
12.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13. 期待视野及其成因
14. 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的关系
15.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及关系
(二)古代文论
重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论名篇中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范畴的掌握,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
评价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能力。
1、《尚书·尧典》、《论语》、《孟子》、《毛诗序》
(1)诗言志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影响。
(2)孔子兴观群怨说、思无邪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及其影响
(3)孟子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知言养气说及其在文论史上的演变
(4)情志统一说、六义说
(5)变风变雅说、讽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说及其影响
2、《庄子》: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说、虚静说及其影响
3、《史记》、《法言》、《汉书》、《论衡》
(1)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2)汉代对屈原及《离骚》的评价
(3)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人对赋体特征的认识
4、《典论·论文》、《文赋》、《诗品序》(钟荣)、《文选序》
(1)曹丕的文气说、《文赋》的物感说及文学创作论
(2)诗缘情而绮靡命题的涵义及其对先秦两汉文学观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8章中国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doc
- 第17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第14章互联网与精准营销《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典型灾害应急实训》课程大纲(本科).docx VIP
- 第12章互联网与社会思潮《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护士N2晋级N3述职报告PPT.pptx
- 《人力资源规划HRP》课件.pptx VIP
- 第9章互联网与民主政治建设《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x VIP
- (新版)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