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0届高三语文作文训练与指导〔二〕论文.docVIP

安徽省2010届高三语文作文训练与指导〔二〕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2010届高三语文作文训练与指导〔二〕论文

安徽省2010届高三语文作文训练与指导(二) 一、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自有高下之分。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攀升和超越。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不同的人往往因为处置方式的不同,也会显出境界的高下与优劣。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冯友兰先生《人生的境界》从高处架构,笼括了人生境界的高下分野,这对写好“境界”话题作文有所帮助。要写好此文,首先要选好切入口,最好不要一味地贪大,将镜头瞄准那些不可“触摸”的比较抽象的物事或道理上。如果一时选不好恰当的素材,不妨将目光定位在自己身上,梳理一下自己曾经在“处置”境界上的一些事件。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说,凸显自己对待“境界”的情感或思想起伏过程。比如对待金钱的某一次心灵动荡,比如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的考验等,从中自己悟出了一点什么道理,也就是自己的境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微妙或巨大的变化。其次,要注意对感性材料进行提升,使之在认识上具有某种普遍意义或价值。如果只是局限于自己经历或感受的“絮”说,会使文章显得“个案”有余而“质”性不足。    二、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请以“问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话题,因为话题所蕴涵的意义指向非常宽泛。因此,在驾驭这个话题时,最好还是将立意指向定位在所给的一段材料上,即问题的产生对学习者的绩效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单纯地强调问题对学习的重要性,又容易使论证变得抽象而空泛。要避免这种空洞的说教,就必须有所追问,即追问问题为什么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这样追问,对一个认识和阅历都不很丰富的高中生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有必要反观我们日日进行的学习行为,考察一下我们的日常学习形态是不是在围绕着“问题”展开。这样联系自身的学习状态,既可以使论说材料丰富起来,也可以使材料可“触摸”而具有说服力。最主要的是,因为贴近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起来也比较容易上手。    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武汉有个舟舟,他生下就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相貌上看,他明显地带有那种弱智儿童的特征。他智力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当有一天,他站在舞台上,从容、潇洒、成功地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时,人们震惊了。在这以前,谁能相信,一首首有十几个声部、几十种乐器、节拍复杂的交响乐曲能在一位智障少年的指挥棒下如此美妙地流淌?可这也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   舟舟没有上学,他总是被爸爸带去上班。爸爸在乐团工作,舟舟也就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舟舟的父母不知道他有什么培养前途,只是偶然地、无意地给他提供一个接触音乐的机会。这使他的才能潜质得以开发,使他的音乐才能得到超越性的发展。舟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也许这只是一个成功的特例,但它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请以“舟舟现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面对“舟舟现象”,我们可能一时很难确定它所蕴涵的意旨。有的同学可能想到“人人都能成才”,理由是,既然一个智障的人都可以成才,那么对一个健全的人来说,不是更能够成才吗?其实,这样理解是偏颇的。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舟舟没有得到音乐这个最适合他的教育,而是让他背起书包到学校接受常规教育,他这个多方面的素质都很低下的智力残缺者,能够获得成功吗?很显然,“舟舟现象”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层次的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一个人只要得到对他最适合的教育,他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可能成为人才。所以开发人脑的潜质,创造出一种最适合儿童成功的教育,才是“舟舟现象”给我们的最本质的启示。明确了这一点,就为我们构思行文铺平了道路。下一步就是如何选材了。也就是说,如何找出一个立论的基点。我们不妨从当下我们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入手,不妨从千万学子都走考大学这座“独木桥”入手,不妨从家长望子成龙入手,再结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阐述教育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潜质,找到他的“兴奋点”,找准他的“兴趣点”,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通过这种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