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节科技接受模式及其教学应用.ppt

第7章节科技接受模式及其教学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节科技接受模式及其教学应用

第七章 科技接受模式及其教學應用 「當教師知覺科技的使用是簡易的、有用的,使用的動機意願就會強烈。」 「價值性、認知性、自願性、簡易性是資訊科技能否為教育者採用的原因。」 本章摘要 壹、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貳、理性行為理論 參、科技接受模式 肆、科技接受模式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啟示 伍、應用資訊科技、營造優質學習情境 陸、應用實例 柒、應用實例 壹、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願景目標: 「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六個構面: 「網路與硬體基礎建設」、「教材與軟體」、 「學生、教師與學校」、 「教育行政」 「城鄉均衡發展與縮短數位落差」、「社區與產業參與」 壹、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資訊科技於學校教育中的應用走向: 一、持續不斷提昇師生資訊素養能力 二、推展與應用資訊科技於學習活動中 三、校務全面行政電腦化的管理機制 四、運用教師社群建置數位化資源庫 五、建置無障礙學習環境、縮短數位落差 六、網路學習環境的普及與推廣 七、正確資訊態度、尊重資訊倫理 貳、理性行為理論 Davis以「理性行為理論」為理論基礎,探討認知與感情因子與科技使用的關係,發展出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 TAM)」 貳、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模型資料來源:Fishbein Ajzen, 1975 貳、理性行為理論 強調任何會影響到行為的其他「外在變數,都會經由態度和主觀規範而間接影響行為 認為個人是否從事某種特定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就是「行為意向」 行為意向受行為態度、主觀準則影響 貳、理性行為理論 資訊科技入融入領域教學的啟示重點 : 一、重視教師正向科技信念的培養 二、激勵教師積極使用科技的動機 三、校園領導者角色扮演不容忽視 參、科技接受模式 Davis從科技接受度的角度為出發點來看,提出了「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兩個主要的態度決定因素 其主要目的在於簡化理性行為理論,分析並建立出一個有效的行為模式 參、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TAM)的理論模型 參、科技接受模式 –信念 (一)、知覺有用性 「使用者主觀的認為使用某一特定科技系統,會對他的工作表現及未來有幫助」(Davis, 1989) (二)、知覺易用性 「使用者認知到學習使用某一特定科技系統的容易的程度。」 (Davis, 1989) 參、科技接受模式 實際驗證 (陳錕隆,2003) 1.個人對新科技的使用態度會影響他的行為意向; 2.影響個人對新科技的使用態度有「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 兩個重要信念 3.個體認知上的有用性會影響使用態度,與行為意向。 4. 「知覺易用性」會影響個人對新科技的「有用性」覺察程度 5. 使用者的個人變項或系統特性等「外在變數」會透過「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來影響使用者的認知信念。 參、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之修正 簡化後的TAM模型 參、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之修正特點 1.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決定了使用者行為的意向,進而再影響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情形。 2.在資訊科技使用的歷程中,外在變項與知覺的易用性直接影響認知的有用性。不論是有用性的認知或易用性的覺察,「外在變項」是個重要的影響變因。 3.使用者使用行為的意向決定了使用者的實際使用行為。 肆、科技接受模式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啟示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應用 一、明瞭資訊科技的特性及其融入領域教學的模式 二、發揮巧思,營造溫馨而人性化的學習情境 三、藉由教師社群、開發建置具簡易化的網路素材 四、辦理學校本位進修研習、鼓勵師生資訊素養的持續精進 五、領導者以身作則培養師生正向積極的態度 六、藉由協同合作教學、培養教師正確認知與應用能力 伍、應用資訊科技、 營造優質學習情境 科技的學習情境中,雖然允許學生有較多的學習控制權,但相對的教師所應具有的智能是「更多而非變少」,其作用在使教師有能力且有效的導引學生建構知識 (Clouse Alexander, 1997-98)。 陸、應用實例一- 鄉土教育網路教材的發展建置 一、鄉土教育的內涵 二、鄉土教學的內容分析 圖4:鄉土教育的內容與六大議題關係圖 陸、應用實例一 -鄉土教育網路教材的發展建置 陸、應用實例一- 鄉土教育網路教材的發展建置 四、鄉土教學網路教材的發展 ◆發展步驟 1.構思分析階段 2.腳本內容設計 3.軟體研發階段 4.系統整合階段 5.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