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误区的反思.doc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误区的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误区的反思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误区的反思 导入上力设情景化解法上力求多样化形式上力选探究化手段上采用电教化评价上仅是表扬化出现教学误区的原因 关键词: 情景化多样化探究化电教化表扬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纵观年来的数学“活力课堂”教学,教师们普遍重视活泼创新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使得课堂教学已经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然而不少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赶时髦、走形式的现象,致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 误区之一:导入上力设情景化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教学环境。有的教师本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观念,在导入教学环节上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力求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但是有的教师由于设计不当,使得“一份耕耘”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一份收获”的作用。例如前不久观摩的一节课题为《统计与平均数》的数学研讨课,这位教师开始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投硬币”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人在一定的距离外向圆筒投3枚硬币,看哪一组投入筒中的硬币数最多?老师一宣布“开始”,四个小组的同学都激动地投入了状态,每每本组同学投进一枚就手舞足蹈地齐喊:“耶!”,如果没有投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齐声叹息:“唉!”。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投进与没有投进上,完全忘却了观察思考“哪一组投入筒中的硬币数最多?”这一重点问题。而且仅仅是导入部分,从开始到结束足足用了十多分钟。 诚然,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饶有趣味,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提高教学成效。这位教师如此设计教学情境的出发点不言而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收集分类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依据这些数据信息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教学时间和空间应着重安排在这些环节上。然而这位教师用十多分钟时间开展“投硬币”比赛,不仅白白挤掉了些教学重难点所应用的时间,而且学生被此教学情境吸引,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冲淡了数学课本应有的“数学味”。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不能滥设。 误区之二:解法上力求多样化 也是一节研究课,这位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学生们积极思维,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⑴从8接着数9、10、11、12、13要5个数,所以13-8=5;⑵画13个圆圈,再划去8个圆圈,只剩下5个圆圈,所以13-8=5(还有一学生拿出13根小棒,从中移去8根,还剩5根,所以13-8=5,这两法同理);⑶因为8+5=13,所以13-8=5;⑷把8分成3和5,13-3=10,10-5=5;⑸把13分成10和3,10-8=2,3+2=5。发现学生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立即表扬了他们,接着要求学生:“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做就用哪一种方法做。”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在计算教学中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有些教师理解出现偏差,盲目地强调算法越多越好。这位教师表面上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熟不知虽然算法无好坏之分,但有适切之别。采用数数、画画的方法,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了的,固然第⑶⑷两种方法是学生的创新,教师应鼓励表扬,而第⑸种方法是最贴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是本节课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花时间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算理,掌握这一算法,并能正确计算。而他既没有让汇报算法的学生讲清算理,也没有引导学生优化选择适切的算法。这样做,干扰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达到,尤其是学困生,肯定连最基本的计算方法都没有掌握,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课堂上仅有主体,没有主导,学生就会成为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一叶小舟。 误区之三:形式上力选探究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目标。活动是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课堂应因互动而生成,因生成而精彩。可是不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让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过程中,表面上学生参与活跃,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小组只是个别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观众;有的小组只是逐个选择课本上的内容读一读,虽然每个人都发了言,可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有的小组学生各自看书,互不“打搅”;有的小组学生甚至相互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