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2007-09-09 00:04:17|??分类: 教育论文 |举报|字号?订阅 从小爱劳动的孩子,他的自理能力也较强,长大后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生活愉快,因为他们在劳动中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身体,培养了优秀品格,劳动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做为家长要引起重视,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一、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劳动是少年儿童生活的需要,学会生活自理劳动,是少年儿童生存的基本能力。每一位家长都应清醒意识到,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走上社会,如果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就无法自立于社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而每天适当地参加一些劳动能使孩子的四肢经常活动,身体得到锻炼,自理能力得到培养,劳动观念也大大增强,而且也可使孩子体谅到父母的幸劳,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能自觉养成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习惯,逐步培养家庭责任感,也让孩子学会了分工和合作,提高了竞争能力,可见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儿童身体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的基本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劳动的基本要求“四个做”,即: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 能力:学会铺床,叠被,折叠衣服,洗脚,洗绿领巾、手帕、袜子,理书包,钉钮扣等。 家务劳动:学会拣各种各样的菜,洗菜,扫地,擦桌椅, 倒垃圾,买简单的酱油,盐等。 公益劳动:学会打扫教室卫生,扫地,倒垃圾,拖地板,打扫包干区,打扫大楼公共部位等。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1、鼓励表扬不断,增强孩子信心 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一样,总是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家长要多加指导,给于及时鼓励,要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1.????? 严格要求,形成制度 对于家务劳动不能仅凭兴趣,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提出适当要求。要经常做,天天做,养成劳动习惯,家长要督促,形成制度。 2.????? 要悉心指导并达到潜移默化 由于孩子能力有大小,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家长在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上要指导。如拖地板,为孩子做一把较轻的拖把,要教会孩子怎么拖是省时省力的,而且家长也要热爱劳动,要有强烈的家长责任感,孩子看了以后也会增强信心和意识,养成习惯。 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从小培养,形成系列,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浅析心理因素在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上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谊????文章来源:龙泉一小???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教育和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而劳动习惯及技能教育也不例外,两者相互渗透、影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国内几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心理,教育活动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承认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相容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活动性原则,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五成功性原则,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协同性原则,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互结合、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须协同发展;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从而收到协调同步互补的功效。   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他素质的基础,是学生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保证。而劳动习惯及技能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智能、技能、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是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全能人才的重要课程。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创设健康心理氛图作为劳动习惯培养的前提   教师营造的心理氛围环境,对学生形成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起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做到自己的教态和语言力争亲切、自然,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营造宽松、健康、良性竞争和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让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情绪。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老师能积极反应,对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傲的评价和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有较强的易感性。   教师需要尽可能以朋友或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期望的目光鼓励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这对学生接受基本的劳动教育至关重要。   此外,建立合理和发展性的评定制度:按照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具体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