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6-10岁孩子发展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6-10岁孩子发展特点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大阶段 年龄特定心理危机积极结果消极结果0-1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敢于希望、富于理想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不敢希望,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1-3自主VS羞怯和疑虑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害羞3-5主动VS内疚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有责任感失去自信,缺乏主动性,接受别人的安排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成就感到内疚5-12勤奋VS自卑勤奋、被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不适应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12-20同一性VS角色混乱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角色混乱,没有固定标准,没有存在感20-24亲密VS孤独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避免亲密,关系淡漠、孤独感24-65繁殖VS停滞能投入工作,有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养育后代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人际关系贫乏,自我关注,不关心他人65-自我整合VS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接受自我,承认现实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皮亚杰人格特点 年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0-2感知-动作阶段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 客体永久性(10个月) 自我与客体区分 初步的因果关系认识2-7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凡事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为别人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样的。往往被误认为是孩子自私 泛灵论:认为无生命的物体具有生命,有动机和意愿 直觉性:只根据事物的外表进行判断 中心化:只关注事物的某一特征,不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 缺乏可逆性:思维朝向一个方向进行,不具备反思能力 现象学因果关系: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不具备守恒: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就认为事物改变了。例如同一个橡皮泥,圆的变成长的,就认为长的橡皮泥比圆的大7-11具体运算阶段可逆性 去中心化 恒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类包含:例如:红星、蓝星、星星哪个多?能判断是星星多 3/4都是有逻辑思维的表现12-形式运算阶段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例如计划和实践的转换 语词符号的抽象逻辑:进行语言层面的逻辑思考 经验归纳与假设检验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第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及其调适 童年期:小学6-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儿童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活动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化概念: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事物以及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的一独立的参加社会活动。) 重要一点: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评价等都是通过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发展起来的。 童年期心理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 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的有系统的知觉活动,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系统性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将人的观察能力分为:“列举”“描述”“解释”三个阶段。其中3-6岁的儿童处于列举阶段,他们观察事物时只能孤立地知觉个别事物,不能将事物与事物联系起来。7-14岁儿童处于描述阶段,此时,儿童开始将观察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但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仍然停留在事物的外在具体关系上。15岁以后为解释阶段,此时儿童能够理解观察对象的主题和意义了。(咨询中分析孩子的观察能力:如作文上处于什么水平?怎么提高?) 记忆的发展: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感觉记忆指外界的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记忆。一般有图像记忆和声音记忆两种。比如说:一个电话号码念一遍,在你脑子里好像有个声音再重复,让你马上回忆你能回忆出来,但过几分钟再让你会议,你就记不得了,这就是感觉记忆中的声像记忆,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4秒之内。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经心理加工,意义分析,后受到特别注意及通过模式识别给感觉信息赋予意义,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加减2 个,也就是说材料一次呈现后立刻正确记忆的最大量为5-9个) 短时记忆有两个概念,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对刚开始学的内容记忆优于中间本分,回忆率高。近因效应:对最后学的内容比中间的内容更容易会议。(原理:因为开始部分,有较长的复述时间和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会议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学的内容,因为是刚刚学习的来不及复述,还在短时记忆系统中,保留在人们的意识中,因此很容易在现。)现在的教育中都会把重要的知识放在开课的前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和后几分钟或十几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