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翻译原则.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习语的翻译原则.doc

PAGE  PAGE 4 英汉习语的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84-01   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      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映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生存),all at sea(全然不知)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2、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3、宗教信仰方面。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从翟秋自的“等同概念”,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Nidar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主张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的,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映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   1、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意义可能产生误解的话,必须对译文文字作某些变通进行意译;可以保留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译为:two heads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