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doc

PAGE  PAGE 6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2003年5月24日其实并不是一个重大的特殊日子,除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1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之外,能够让人们留心这个日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8位著名作家的故事了。   与其说是8位著名作家被派往抗击“非典”第一线,倒不如说是他们找到了能够让他们妙笔生花的题材。高洪波、何建明、毕淑敏等8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们一起出现在佑安医院的隔离病区,为创作以“非典”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采风。   于是有人预言:中国文化市场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会将中国文化着实地向前推进一大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一鸣评价说:“回过头来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中国遭受的几次重大的灾难过后总会引发出文学艺术发展的顶峰。‘非典’当然也不能除外。”      歌曲:苦难中迸发的情感精灵      著名乐评人金兆钧曾说过:“音乐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歌词可以讲述故事,而曲子可以表达感情,两者结合后成了歌曲,这样歌曲就成了人类最认同的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人类在面临灾难的时候,一首好歌会让人意气风发,信心百倍……   “非典”开始以来,一大批以“非典”为题材的优秀歌曲出现在中国的流行乐坛。音乐人郭峰的《一路上有你》首次唱出了人们对白衣天使的崇敬与信赖,当郭峰出现在“非典”隔离区外,亲手将自己的专辑送到医护人员手中的时候,人们记住了这样的句子:路,有你在身后,遥远不寂寞……   此外,歌手胡雁的《最可敬的人》、阎爱华的《等你回》、50名著名歌手的《四海同心》、于文华的《白衣天使》、艾敬的《你是我的天使》,甚至雪村用其独有的“土腔”演绎的《预防“非典”听我说》……不同风格的以“非典”为题材的歌曲在短时间内不断涌现,曲风流畅、寓意深远,中国流行乐坛的收获颇丰。   中国经历的数次灾难给中国的音乐提供了最为珍贵的素材与灵感: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国经历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但其后却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顶峰。《洪湖水、浪打浪》、??南泥湾》等优秀歌曲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创作出来,但是真正被广泛传唱之时却是在经历了自然灾害之后。田间地头,劳动者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感念,潜移默化地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   说到1998年抗洪,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位歌手和一首歌:祖海的《为了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却知道他为了谁……”这首直到现在都被人们传唱的《为了谁》所有的灵感就来自于1998年的洪水,解放军战士在整个灾难中成了最可敬、可亲、可爱的人,面对洪水,音乐创作者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歌。      影视:记录灾难的写真集      能够真实记录中国每一次灾难的,除了当时从灾难中走过的人之外,还有一种形式,那就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可以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和再现当时的真实历史,从而把当时的实际情况一一记录。文化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真实的灾难生活就没有生动的作品,而没有鲜活的影视作品就无法反映真实的灾难生活。   2003年年初被搬上银屏的巨作《惊涛骇浪》就是以1998年长江抗洪为背景的。这是一部典型的记录中国灾难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当时的义举。   “回想当时的情形,洪水其实仅限于长江、嫩江流域一带,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基本无法真实地感受洪水吞没家园的感受,只有借助影视作品,通过当时情形的再现才能体会到灾难带给人们的心酸。”有人这样说。   在1998年洪水后,一部部优秀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纪录片《抗洪英雄》、《洪水无情人有情》,电视剧《惊涛》、《忠诚》等促成了上世纪末期中国影视文化的一个新高潮。   在中国现代史上,反映自然灾难的影视作品还有很多,有反映唐山大地震的《蓝光闪过之后》、《梦开始的地方》和《光天化日》,也有反映空难事故的《紧急迫降》等等。   在中国抗击“非典”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一批以“非典”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著名影视演员伍宇娟出演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牺牲的护士叶欣。此外,还有消息称,著名国际影星巩俐也可能会出演一部以抗“非典”为题材的电影,她在剧中演一位医生。       文学:灾难酿就的精神大餐      广州某医院护士张积慧的《护士日记》恐怕是中国在遭遇“非典”以来人们看到的最好的文学作品。其实张积慧只是医院里一名普通的护士长,此前她并没有任何的创作经验。那么她的这本《护士日记》为什么能够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呢?原因很简单:作品来自生活,来自于灾难。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鼓舞一代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非典”期间,中国作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