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韵文赏析-兰阳流水文学栈.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三、韵文赏析-兰阳流水文学栈

天主教輔仁大學九十五學年第二學期廣告傳播系大一國文課程講義 主題:韻文賞析 PAGE  PAGE 35 講授與製作:諸葛俊元 單元三:韻文賞析 一、韻文的源流 「韻文」是中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一種文類,現存最早的韻文作品,首推先秦時期代表北方文學的《詩經》與南方文學的《楚辭》。以下則開啟了漢代以降的賦、樂府、古詩、近體詩、詞、曲等文體。 詩歌的起源,來自於口頭傳唱的歌謠,是一種用來娛樂生活、表現內心情感的作品。而後,詩歌創作日益成熟,便有了許多不同的功能。上古詩歌最常見的功能有三: 傳遞歷史知識:由於上古時代書寫工具不發達,便採取歌唱的方式來記憶、傳遞歷史知識。例如《詩經.大雅》中〈生民〉寫后稷(周民族之始祖)、〈公劉〉寫公劉、〈緜〉寫古公覃父、〈皇矣〉寫文王、〈大明〉寫武王,這一整套作品,便將周民族開創、發展之歷史全盤記載下來。 宗教祭祀:上古歌謠的另一樣主要功能,便是用於祭祀,以歌聲來禮讚天地諸神之偉大。例如屈原所作之〈九歌〉,雖為屈原個人之創作,但其寫作動機,正是由於楚地南方祭歌太過俗鄙。(朱熹之推論) 抒發個人情感:詞歌的出現,本就是為了表現內心的情感,因而此一部份之作品也就最多。不過,所謂個人情感仍有所分別,例如《詩經.關雎》之類的情歌;《詩經.碩鼠》之類對苦痛生活的無奈;《楚辭.離騷》對個人有志難伸的悲唱,均屬於對個人情感的發抒。 所謂的「韻文」,基本的要求即為「押韻」。但由於古今語音之不同,以及古代聲韻之學的發展,使得歷代韻文作品的寫作要求均不盡相同。 在南北朝之前,由於對語言「聲」、「韻」、「調」的知識尚不充份,因此所押之韻皆為「自然音韻」,也就是人耳聽到後,「覺得有押韻」即可。例如先秦《詩經》、《楚辭》,漢代的賦、樂府及古詩之類均是。 南北朝時,受到翻譯佛經與傳唱佛典的啟發,中國學者開始研究語文的聲韻之學,影響所及,也讓詩歌的創作進入新的理程碑。由於對聲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再加上詩歌的長期發展,這時的學者開始提倡「新體詩」,也就是現代人所稱的「近體詩」。這種新的詩體,不但講求押韻,更講究「平仄」、「對仗」等技巧,讓詩歌的創作更上一層樓。從近體詩開始,之的詞與曲都極為講究寫作之格式,與南北朝之前講究自然格律的作品大不相同。 二、賦 「賦」是否為韻文,一般來說頗有爭議。在基本國學常識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號稱「中國四大韻文」。然而,在基礎國學教育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王粲《登樓賦》與蘇軾《赤壁賦》,卻是前者有押韻,後者沒有押韻。因而在文體分類上,「賦」常會被歸為既非韻文又非散文的獨特文體。 其實,「賦」是否押韻的問題,源自於這個文體的來源。「賦」的來源有二:一是屈原所發展出來的「楚辭體」,一是荀況所發展出來的「詠物賦」。「楚辭體」注重語音之美感,「詠物賦」注重內容之整鍊,兩者結合之後,便形成漢賦最大的特色:「鋪採摛文,體物寫志。」既要注重形式美,又要注重內容美。 正因為「賦」需要注重形式與內容的調合,因而在文學史中,便依其所側重的不同,形成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五個階段: 「騷賦」本指後世如賈誼、劉向等人模仿楚辭體的作品,但後來連屈原、宋玉等戰國楚人的作品也被稱為「騷賦」。其特點在於抒情濃鬱,意象瑰瑋,聲調綿邈,句中或句尾常用「兮」、「些」、「只」等楚地方言的語助詞來調節音韻。它還不象漢以後的賦那樣注重鋪陳事物,也沒有形成很固定的體制。 「漢賦」主要指漢代流行的大賦,由枚乘《七發》開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馬相如、揚雄、班固等。漢賦的特點在於極力摹寫各類事物,一般都是長篇鉅製,結體嚴密,氣象壯闊,文辭富麗,好用典故難字,表現出一種典雅堂皇、肅穆凝重的風格,被視為賦的正宗。章法上多採用問難對答的形式,句式參差明顯,韻文中夾雜散文,實是半韻半散之文體。 「駢賦」又稱為「俳賦」,孕育於漢魏之際,而流行於兩晉南北朝。駢賦的特點,一是駢四儷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對仗組成,句式整齊;二是麗藻雅辭,絡繹奔會,寫得花團錦簇;三是兩句一韻,依照章節內容的變換而轉韻,格式較為固定;四是逐漸講求平仄協調,富有音樂美;五是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失去了漢賦的宏廓氣象(故而亦有人稱此為「小賦」)。總之,駢賦由於受到漢魏六朝文學形式主義的影響,雖有少數如王粲《登樓》等佳作,然大多數作品終究由於太過注重形式上的華美,在內容上便不免趨向於貧弱。 到唐代,科舉制度盛行,賦列入國家考試科目,於是產生了考試專用的試帖賦,叫做「律賦」。簡單來說,律賦便是將駢賦套上近體詩的格律限制,不但注重對仗與聲律的工整嚴密,更對全篇字句數和韻式作了嚴格的限制。如王棨《沛父老留漢高祖賦》,限用「願止前驅得申深意」八字為韻,即全篇分八段,各段依次分用此八韻中的字押韻。這樣矯揉造作的作品,雖然形式工整,考官批改也方便,卻大失文學創作的本意。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