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年宝塔街陈福民
千年宝塔街
陈福民
宝塔街位于震泽镇东栅,頔塘河北岸,由禹迹桥畔,自东向西,止于斜桥,全长368米,最宽处7.3米,最窄处2.7米,两侧多古朴的明清建筑。此处,禹迹桥横虹卧波,慈云塔凌云耸立,佛寺的黄墙与民居商铺的粉壁黛瓦,倒映在粼粼波光中,诗情画意,景色秀绝。宝塔街在明清和民国年间,曾经是一条繁荣的商贸大街。千年古街,风雨沧桑,宝塔街也是部厚重的史书。
一
宝塔街旧称东大街,以街中段之三官堂弄为界,一街分为两坊,东为仁安坊,西为仁里坊。宝塔街至少已历千年。
据方志记载,晋代吴兴太守殷康开荻塘。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湖州刺史张景遵设驿站震泽馆于荻塘,为往来驿使提供车马宿食之便,震泽之名始见于史,所以,古人曾有震泽“古为驿道”之说(明沈昌言《震泽嘉泰桥记》)。唐贞元八年(792年),湖州刺史于頔对荻塘进行整治的同时,修缮沿河塘路,自此荻塘易名为頔塘。頔塘路自平望至南浔,长25公里,古时是湖州连通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通道。宋绍兴(1131-1162年)初,因震泽地近皇畿,为拱卫京城,南宋政权便于震泽设立巡检史镇守,震泽镇从此问世。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震泽傍水而建,东西长,南北窄的镇区在此前后业已形成。震泽镇的三大建筑:镇东之慈云禅寺,镇中之底定桥,镇西之普济寺,已先后在宋元丰至咸淳(1078-1274年)年间建成,二寺一桥,沿数里长的頔塘北岸,一线展开。此时,震泽镇东西界限已与清道光《震泽镇志》所述“东西袤五里”(即政安桥至普济寺)的规模十分接近。頔塘路是河岸,是纤道、驿道,也形成了镇区的街道。因此,《江苏历史文化名镇——震泽》一书,根据宝塔街火烧弄铺有赭色武康石,推测宝塔街建于宋朝,当非凿空之论。
二
宝塔街旧时多祠庙,禹迹桥畔除慈云禅寺外,尚有总管堂、祠山庙,三官堂,现除慈云禅寺外,其余均已不存。
慈云禅寺原名广济寺,广九亩,始建于宋咸淳(1265-1274年)中,钦赐慈云禅寺额。万历五年(1577年),乌程翰林学士董份(南浔百间楼主)、震泽吴秀(康庄别墅主)再修。此后,僧人陆续增建殿、大悲阁、天王殿、且住轩、大树轩、续灯堂、钟楼等,殿宇嵯峨,为一方名刹。清代诗僧超伟(字天谷),曾住慈云禅寺,常与当地名士相唱酬,其清词妙谛,不减唐时皎然。寺内慈云塔初建无考,一说:三国吴赤乌(238-251年)年间始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四十三年(1615年)、清代、民国数次修茸。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六面五层,高38.44米。塔刹占总高之四分之一,由复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宝瓶组成,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塔顶。相传慈云塔初建时“土常坟起,有异人过,命穿其地,得井七,而塔成”,故又名七井塔。“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慈云寺塔壮丽卓立,宝塔街因此得名。慈云寺塔自古以来是震泽镇的标志性的建筑。明万历四十三年,乌程朱国桢在《慈云塔记》中对此有过精彩的记述:“余浮舟太湖,一望三百里,起自虎阜,接苕溪,凡浮屠十一处,其在震泽者近余家,归舟必望之,以为准,恍悟佛家建塔之意。”道光年间徐丙华《复设頔塘书院》诗中云:“一枝文笔凌清汉,万丈奎光逼绛雾”,把慈云塔比喻为一枝凌云巨笔。民国时沈轶安则把“慈云夕照”列为震泽八景之首。
关于慈云塔有则动人的民间传说:赤壁大战后,刘备不肯把荆州归还给吴国,孙权便采用周瑜的“美人计”,诱杀刘备。刘备在诸葛亮的巧安排下与孙权之妹孙尚香完婚,双双顺利归蜀。不久,孙权以国太病重,将孙夫人骗回吴国,不再放归。孙夫人思夫成疾。国太便择定在震泽镇东建塔,以供孙夫人观景消愁。此后,孙夫人安身塔下,登高眺望,以寄相思,以盼团圆。孙夫人病逝后,民间就将此塔称为“望夫塔”。后来年久失修,塔毁。南宋时,金兵入关,徽宗皇帝被俘,慈云公主南逃至吴江,终日郁郁寡欢。伺候她的人为了帮她解脱忧愁,就在“望夫塔”旧址建寺造塔,以让公主登高北眺,祈求父王早归。后人就称寺为慈云禅寺,塔就称为慈云塔。
三
震泽位于蚕桑产业中心,唐时已是蚕丝之乡。明代初期,朝廷鼓励蚕桑,加之丝织业的兴起,刺激了缫丝业的发展,湖丝产量猛增,缫丝、织绸渐趋专业化,农村已从自缫自用的自然经济转化为以出售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清乾隆时,震泽已有了丝行棣,蚕毕时,“富商大贾千里辇金来买者,摩肩连袂。”(乾隆《吴江县志》)。加之震泽农桑并重,所产红莲稻以粒肥而香闻名。唐陆龟蒙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叶爕在《吴江县志》中称:“白稻,粒大而圆,味甘美,出震泽者尤佳。其价高于常米十二三,此则大江以南所绝无者。”震泽镇在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仅三四百家,至明末清初已发展为二三千家。震泽人口日趋增多,震泽“乡脚”日趋扩大,于是,财大气粗的震泽商人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镇东建造了禹迹桥。也许以为不够气派吧,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8章中国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doc
- 第17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第14章互联网与精准营销《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典型灾害应急实训》课程大纲(本科).docx VIP
- 第12章互联网与社会思潮《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 VIP
- 护士N2晋级N3述职报告PPT.pptx
- 《人力资源规划HRP》课件.pptx VIP
- 第9章互联网与民主政治建设《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pptx VIP
- (新版)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