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乐处”的3种境界.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颜乐处”的3种境界

PAGE  PAGE 4 “孔颜乐处”之真善美境界 王源林 王南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 541004) [内容摘要] “孔颜乐处”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它历来为学者们所推崇和津津乐道。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以“诚”为核心的真理境界、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境界和以“乐”为核心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 “孔颜乐处” 理想人格 真理境界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 “孔颜乐处”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为学者们所推崇和津津乐道。“孔颜乐处”作为一个命题正式提出,学界通常认为以周濂溪考问二程那一句“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作为起始点,且大都认为最能反映其“乐”之真谛的章句无非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处。然而,孔颜在“陋巷”、“饭疏食饮水”之“乐”到底何指?历代学者的理解各有千秋,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孔颜乐处”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实际上包涵真善美三种境界,即以“诚”为核心的真理境界、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境界和以“乐”为核心的审美境界。 一、“孔颜乐处”的真理境界 “孔颜乐处”的真理境界主要表现在一个“诚”字。虽然《论语》中几乎没有关于“诚”的记载,但是透过字里行间,尤其是与“诚”相连的那“信”字可以看出,孔子是非常注重“诚”和“信”这一基本道德原则的。由《论语》开篇“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也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可知,孔子主张人要真诚,别人不理解自己,要既不计较也不恼怒;花言巧语之人是没有“仁德”的;交往朋友则要讲究诚信。正因为孔子以“诚”约己、秉“信”教人,所以他总是保持一种愉悦心态,可以感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的“不亦悦乎”。所以,“诚”之境界要求坚持全真性情、保持求真状态、维持至真仁德的真境界。这就是“孔颜乐处”的“乐诚”之所在。 孔颜之后的历代儒家学者乃至道家佛家学者对“诚”之境界有了更多发展。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又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庸》说“不诚无物”“至诚不息”;《大学》把“诚”当作了八条目之一;荀子则把“诚”看作“诚心守仁,诚心纯意”。然而这些对“诚”之意义的发展,似乎与“孔颜乐处”的本来意义相去甚远。 对“孔颜乐处”的“原味”作出解释的,倒是道家佛家的功夫更深些。周濂溪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乐,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1]这里的“至贵至富”其实就是一个“诚”字。一般的人都喜欢把儒家的“诚”字简单看成是人格品性中的一个美德而已,殊不知这个“诚”字却蕴涵了许多玄机,从而成为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周氏用易学的道理来阐明这个“诚”字,可以说是得到了精髓。他说:“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运而未形有无之间,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2]很明显,“诚”是一种“寂然不动”的精神状态,是精神未发动、无污染的清净本原状态。用《中庸》的话说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之谓中”。这样的状态,与禅宗的“真如本性”、道家的“道”和佛家的“禅定”在本质上是几乎一致的。如果一定要说区别,则一是用于出世,一是用于入世而已。在此,周氏之“诚”虽然“寂然不动”,但是它可以“感而遂通” ,通向一切主客观的领域,通向儒家入世哲学所关心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他的原话就是“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源。”[3] 二、“孔颜乐处”的道德境界 “孔颜乐处”的道德境界归结为一个字就是“仁”。孔子一生以仁者情怀面世,一方面向内协调着自我之德心以充沛不容己的仁心,另一方面又以一种仁民爱物之心去向外感化和推扩以求达到彻无人、通物我、贯人己的道德境界。 孔子对颜回“居贫且乐”的境界大加赞赏,他们都能做到身处贫困不改其乐。这种“乐”从来就是作为一种内在德性的中和与饱满。修己行仁成为儒家学者的伦理信念,成为支持人成为人、成为高尚的人的一种自足动力与支点。在此,“孔颜之乐”已非一般之乐,而是一种既属伦理又超伦理的大乐、至乐,是一种进入了至善至美的理想道德境界。这种理想道德境界需要“忧道不忧贫”和“安贫乐道”的高尚信念作为强有力的思想动力,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精神作为道德信念支撑。如果一个人没有“从仁”的自觉,没有安贫乐道的思想,面对贫困他就会“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又岂能达到“孔颜乐处”的道德境界。 以“仁”为核心的“孔颜之乐”之道德境界,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