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康市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模拟试题
安康市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模拟试题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可能与酸发生反应
2、关于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氧化性很强 B、乙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C、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 D、生成物为溴乙烷
3、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c(OH-)c(B-)c(A-)c(H+) D、 c(OH-)c(HB)c(HA)c(H+)
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 + H2(g)CO(g) +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的量 物质
实验CO2H2COH2O甲a mola mol0 mol0 mol乙2a mola mol0 mol0 mol丙0 mol0 mola mola mol丁a mol0 mola mola 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5、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①KOH Na2SO4 AlCl3 ②NaHCO3 Ba(OH)2 H2SO4
③HCl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7、在溶液中能共存,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气体的是( )
A、Na+、Cu2+、Cl-、 B、Ba2+、K+、OH-、
C、H+、 Al3+、、 D、Na+、Ca2+、Cl-、
8、向某溶液中滴入少量含Ag+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滤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是 ( )A、氯化铝溶液 B、氯化亚铁溶液C、氯化铁溶液 D、硫酸铝溶液
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木炭和浓硫酸的反应,并验证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2和SO2气体。已知BaSO3不溶于水,要证明上述反应产物中既有CO2又有SO2,下列实验现象中必须有的是(填序号)( )①B中品红溶液褪色;②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③C中品红溶液褪色;④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⑤D中溶液变浑浊;⑥D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A、①⑤ B、 = 2 \* GB3 ②④⑤ C、 = 2 \* GB3 ②⑤ D、①④⑤
A、制取Fe(OH)2沉淀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干燥HBr
D、检验钾元素的存在
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二、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1、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CO,SO,SO,Cl,Br,I,为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