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写手”们的风光背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青春写手”们的风光背后.doc

PAGE  PAGE 6 在“青春写手”们的风光背后   写作在许多80后的作家那里,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些年轻的作者在成名之后,大多以令人乍舌的速度,接二连三地写出新的长篇小说来。郭敬明、韩寒、春树、张悦然等,都以无以伦比的快捷,制造着长篇出版业的当代神话。无可否认,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写作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所致,比如电脑写作就使得原本耗时费力的修改、誊抄变得异常简易。但很显然,这个原因是次要的。然而,难不成是这些作家确有深厚的积累以供一系列的长篇来展开么?令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稍加留意即可发现,这些作品存在着令人遗憾的雷同。这些雷同,并不如昆德拉所说,是“第一部小说主题的出色的变奏”,反而多是毫无新意的复制。即使是同一个作家看上去很不相同的几部作品,比如韩寒的写作,也会发现后续的小说在写作水准上大打折扣。   这些大量的写作泡沫的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商业机制运行过程中必然要求批量生产来保证利润的不断攫取。无论是“偶像派”(韩寒、郭敬明、春树等)还是“实力派”(张悦然、李傻傻、胡坚等)在成名后,都无不受制于这一规则。事实证明,他们的新作总是在大量稿约的催促下完成的。在《十爱》的自序《写给令我废寝忘食的爱》里,张悦然说:“我常常是两天或者三天没有出房门,冰箱里的食物早已被吃光了,但仍旧不肯出门来买。从床走到浴室大约是十米,从床走到写字桌的电脑前面,大约是十五米。我就是在这二十五米的距离里活动。写得倦了就去床上,床头有丰富的书和杂志,还有缓解疲倦的眼药水。除了接几个电话,一天里我不必说话,渐渐陷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很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闭门造车式写作。如此她的写作资源如何不穷绝,写作状态怎能不困窘呢?文学史上自然不乏在庞大稿约下依然写出杰构的作家,例如巴尔扎克。但这种罕见的例子并不足训。而且从巴尔扎克的作品实际来看,他为数众多的作品有效地处理了质量和数量的矛盾。历史表明,巴尔扎克正是以其恢宏的视野、卓越的洞见以及难以弥合的内心冲突建树了其不可替代的写作价值,从而有力证实了这些浩瀚的作品并非出于图利的写作目的。反观当下这些年轻的作家,源源不断地写作并没有增加这个时代文学的精神重量,不过表明了他们是如鱼得水的市场宠儿而已。   商业规则对青春写手们的伤害还不止是稿约的催逼。在对他们进行包装、宣传时,许多出版社一般都会给这些作者贴上某种广告标签,这种标签在实际上是一道紧箍咒,潜在地限制着这些作者的叙述纬度。比如用“青春玉女”的旗号来推介张悦然就在无形中对她的写作起着规约作用。当张悦然把这种外在的暗示、命名转化为自己写作准则的时候,她往往不敢触及自己真实而隐秘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有损于玉女形象的那些叙述细节。从作品中来看,张悦然似乎刻意要从70后的“美女作家”的写作窠臼中挣脱出来,把自己置于与“美女作家”尖锐对立的位置。这种根源于“出版权力”的钳制和束缚对于张悦然写作的破坏是可以想见的。   不仅如此,图书市场的成功也牵引着“青春写手们”堕入成名的悖论和陷阱中。因为志得意满之日常常是内心冲突丧失之时。自古以来,文学就是私人的事业,记载的多是个体孤独的生命历程。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曾经有许多关于文艺创作规律的至理名言,如“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不平则鸣”、“赋到沧桑句便工”等等,它们无不揭示出成功的写作背后的永恒秘密和不变规律。蒲松龄正是因其“孤愤”,才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篇章。曹雪芹用他的“辛酸泪”,才泣成“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千古绝唱。伟大的作家,无不在作品中寄寓着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可是,在当下年轻作家那里,年少成名使得他们成为各路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在同龄人艳羡不已、顶礼膜拜中,俨然以他们的文化偶像自居。在风光无限的境遇中,他们的写作正在丧失力量,仅仅参与着商业利润的制造和分享。原本宝贵的个体意识因为缺乏对“写作繁荣”的必要警惕而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公共意识和大众心理的代言和奴隶。在五、六十年代,许多红色经典的诞生是当时的集体创作班子炮制而成的,最终不免沦为公共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而声名狼藉,并逐渐为人遗忘。如今,这些经过市场策划、定位、包装、宣传和炒作的青春写作,又成了新的大众消费口味和公共审美意识的产物。当历史的喧嚣平息后,这些青春写作将会怎样,我们籍由红色经典的命运,便不难蠡测了。   总之,这些经由新概念作文大赛迅速扬名的“少年才子”,在度过青春期的感伤和激愤后,写作慢慢变得平庸,呈现出与现实和解、与存在无关的虚假面貌。即使是最被许多批评家看好的张悦然,也走上了生冷险怪的“旁门左道”。在她新近出版的长篇《红鞋》中,就出现了许多血腥而惊悚的病态叙述。其中看不到作者类似于先锋小说家们的潜隐的批判意识,也没有“恶之花”式新奇的审美体验,只剩下类似于低级恐怖片的那种恶俗感。这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