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体”与“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docVIP

在“主体”与“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主体”与“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doc

PAGE  PAGE 6 在“主体”与“主导”之间寻找平衡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过度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不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任由学生自由生成,以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阳光下的“彩色泡沫”,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如果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离开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就容易偏离方向,思维就难以深入,研究就缺泛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那么,在突出学生“学”的同时教师又该如何“导”呢?      一、把握“导”的策略      1.导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启动、维持、加速的作用。面对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最缺乏的是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研究活动之中。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分、秒”知识后出示趣题:“小红今年9岁,她哥哥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3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她哥哥今年几岁?”有个同学脱口而出:“哥哥今年3岁!”“小红今年都9岁了,怎么哥哥才3岁呢?”另一个学生反问道,于是大家疑云骤起,谁都想知道它的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说道:“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书上就有答案,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上去寻找吧,相信你们看书后一定会有收获的!”学生在教师制造的认知冲突中产生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迸发了探究欲望,此时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导准探索方向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源泉、指明了研究的方向。要使学生明确探索方向,首先要帮助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教师课前的预设要有明确的目标,精心安排学生的每一个研究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当学生的研究举步不前或偏离轨道时,教师要及时、适度地加以引导,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研究轨道上来,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学生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为了使学生通过拼图自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于是教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图活动,有的学生把这样的学习活动当成了游戏活动,只关注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图形,以拼图多为荣,全然不顾拼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探究活动偏离了正常的学习轨道,此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拼图活动不进行干预,教学活动将无法开展,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此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拼成什么图形好?为什么?”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学习活动中来了,使学生明白拼图的目的,并对拼图活动进行反思,找出原来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探究效果。   3.导入研究深处   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经常是肤浅的、片面的。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有效的指导:当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不够深入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研究;当学生的研究思路受阻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地。   例如:教学“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把5/16、5/6、2/15、2/5、9/40、2/9、3/14化成小数,学生发现其中5/6、2/15、2/9、3/14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让学生猜想: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能够猜到与分母有关,但是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学生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去思考,无法开展深入的研究,学生的探究活动陷入了困境,此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几位小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与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的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几位小数,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都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10000……的分数,接着再引导学生研究:可以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10000……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顺着这样的研究路线学生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思维逐渐走向深刻,最终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规律。      二、找准“导”的时机      1.“导”在学生困惑不解之时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自然不必引导;只有当学生探究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才给予学生一定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