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与外:心灵的视境――评文乾义的诗.docVIP

内与外:心灵的视境――评文乾义的诗.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与外:心灵的视境――评文乾义的诗.doc

PAGE  PAGE 7 内与外:心灵的视境――评文乾义的诗    文乾义是一位值得关注的诗人。这不仅在于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诗歌创作,默默坚持了几十个年头,这种执著精神本身就让人敬佩;更为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活力,不断超越自我,完成了从外部描摹到内心审视、从坚持传统诗风到写出具有强烈现代意识作品的巨大蜕变――这种变化有人终其一生也难完成。在最近出版的《文乾义诗歌》(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中,我看到了他的另一个变化,这种变化也许还只是初见端倪,算不上突出,但无疑兆示出一个颇为可喜的发展前景。   谈起这一变化,首先应该提到他的另一本诗集――《别处的雨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这部集子里的作品比起他今天的创作可能要显得逊色,但对研究文乾义的诗歌却很重要,因为它像化石一样记录下了他的蜕变过程。作者似乎有意和读者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刻意隐去了每首诗写作的时间,但在我们阅读时,仍然会感到其中巨大的差异。据作者讲,这个集子中的作品包括了1995年到1999年的创作,其中1997年可以作为时间和篇目上的一个中点。不仅如此,1997年之前和之后的作品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还颇为鲜明。   从这部集子可以看出,文乾义1997年前的诗歌更多停留在对外部现实的摹写上,其中北方特有的风物与他早年的生活息息相关。里面虽然不乏精彩之作,但总的来说让人感觉外在而浮泛,在形式和手法上也略显陈旧。在一首题为《马莲花》的诗中,诗人这样写:“马莲花总是悄悄地开的/在路旁,门口。一簇簇地开放/这儿的马莲花太多了/和这群人一样的多/后来,谁也没有注意谁/就分别了/再后来是隐隐约约地想念/淡紫色的花瓣儿,一闪一闪的/并没有芳香。”   应该说,这首诗写得并不差,甚至可以称得上诗意盎然。诗人把淡紫色的马莲花和插队的伙伴们加以映衬,人和花最终在诗人的印象中变得混淆起来,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自有一种淡淡的感怀和哀伤。但如果从更加严格的标准来看,由于缺少在内心和经验的层面上更深挖掘,诗的意境没能得以更好地???展。但文乾义无疑有着坚厚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多少弥补和掩盖了因缺少内心审视而产生的浮泛。他的诗作也常常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流露出浓郁的北方特色,这些既与他的生活相关,也多少体现出他当时的诗歌追求。他的诗情感真实深挚,不时会出现一些警策的句子。如:“炊烟升起的地方/雪照样急照样猛/而炊烟消失的地方/雪,停了”(《炊烟》)或者:“连早霞和晚霞都熟悉这些誓言/连土地和天空都熟悉这些誓言/誓言里生活着一群人――/等誓言们纷纷散去了/这群人也散去了。”(《誓言》)   事实上,出现在文乾义笔下的草原、落日、雪野、老树、炊烟,并不单单是一种外在景观,他是在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捕捉北方特有的文化品格,以突出一种地域文化与民俗特征。在很多年前,乾义就开始做起了北方文化史志的研究,这既是出于某种个人兴趣,我想也是出于诗歌创作的考虑,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提起,他是在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来追寻自己诗歌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但这样做的结果仍不能完全避免由于缺少内心审视而带来的缺憾。   在诗集的后半部分,变化开始出现了。诗人开始由注重描摹外部事物转移到对内心的审视,诗中的现代性明显地增强。这一由外到内的变化表明了诗人的成熟。在我看来,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写作方法上的转变,而应视为对诗歌本质的回归。从本质上讲,诗歌是心灵的产物,一首诗,无论是追怀往事,还是在描摹当下的现实,无论是看似主观还是客观,都应该是内在心灵对于外部的观照。如果外部的景物不能同我们内在的更为深层的经验和情感融合在一起,那么这些景物就很难传情达意,只能成为一种装饰。诗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但真正优秀的诗人无一不是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从中汲取情感和经验,并以此来观照外部事物。就这个意义上讲,一首诗的空间代表着心灵的空间,一首诗的深度也体现着内心自我挖掘的深度。说到现代性,一般说来,我们把现代性理解为用现代人眼光去关注和审视世界,那么这种现代性正好表明了这种内与外的契合。我们过去总是强调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并不错,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把这一时代特征简单地理解为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而忽略了内在的审视。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内在经验和情感,只是机械地摹写外部世界,那么依然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从文乾义身上体现出的这一变化恰好代表了从朦胧诗以降中国诗歌的发展轨迹,只是这一诗人种群上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这个过程无疑经历了漫长的追寻和磨砺,也与他这一阶段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有关。在这部集子之后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沿着这一轨迹稳步行进的背景。   在《文乾义诗歌》这本薄薄的集子中,我们一方面清楚地看到了这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