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二纯净水制备.ppt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二纯净水制备

单元二 纯净水制备;2.1 沉淀实验;2.1.1 沉淀理论;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因SS过大,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颗粒群以整体向下速度沉降,并与上清液形成清晰的固液界面。如二沉池中下部的沉淀。 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支撑,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压下层颗粒间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如二沉池泥斗和浓缩池的过程。 2沉淀类型分析 1)自由沉淀: 假设颗粒为球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du/dt=F1-F2-F3 。 式中 ; F1为重力,Vgρg; F2为浮力,Vgρy。 F3为下沉摩擦阻力,CA ρy u 2 /2。 带入整理得:u= (ρg - ρy )gd 2/18μ,即斯托 克斯公式。 ;可见沉速u与ρg - ρy以及d 2成正比,与μ成反比。但由于污水中的颗粒为非球形,直接采用斯托克斯公式会油很大误差,需要修正。具体修正方法如下: 多个沉降柱试验法:见p63,沉降柱6~8个,d=80~100mm,h=1500~2000mm,出水口位于1200mm处,出泥口在底部,进水SS浓度为C0,经沉淀t1 、t2、t3… ti… tn时,分别在1~8号沉淀柱取水样100ml,得出水SS浓度C1 ~C8,并作出η~t的关系曲线以及η~ui的关系曲线(见图3~9)。沉速ui是指在沉淀时间ti内能从水面恰好下沉到水深H处的最小颗粒的沉淀速度。对于u ≧ ui的颗粒,可在时间ti内全部沉淀去除;而对u ui的颗粒,在时间ti内能否被沉淀去除取决于颗粒所在位置,因而此方法存在误差。;沉降柱修正试验法:试验方法同前,在每根沉降柱上开多个取样口,取H以上所有取样口的水样。设水样中的SS浓度为Ci ,则出水中的剩余SS的比例为Pi=Ci/ C0 ,SS实际在ti时的去除率为1- Pi,作的P0 ~ ut曲线,凡沉速ut≧ u0=H/t的所有颗粒都可能去除,其去除率为1- P0 ;而沉速ut u0=H/t的颗粒能被去除的比例为ut / u0 ,其在t时刻去除该颗粒的效率为∫ut / u0 dp;故总去除率为(1- P0 )+ ∫ ut / u0 dp 。 所以η%= (100- P0 )+ 100/ u0 ∫ ut dp 。 例题 (见p65例3-2) ;2)絮凝沉淀 试验思路同前,柱略高略粗,取样口间距500mm,取样时间间隔5或10min,则SS在ti时的去除率为η=(1- Ci/ C0 )× 100% 。记算去除率,并记录与表中(见表3-6)。 具体计算见例3-3,首先计算临界沉速,后在图上作中间曲线,找出其与t时刻的交点,计算对应沉速,后计算去除率。 η= η1+ u1/ u0(η1- η2)+ u2/ u0 (η2- η3)+….;3.理想沉淀池原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沉淀理论与实际沉淀池的运动规律有所差距,为合理表征实际沉淀状态,提出了“理想沉淀池”概念。 理论假设条件: a.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作等速流动,速度为v。 b.在流入区颗粒沿AB断面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其水平分速等于v。 c.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1)平流式理想沉淀池 ①平流式理想沉淀池分流入区、流出区、沉淀区和底部的污泥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必存在一种从A点进入、以流速为u0 的颗粒,最后刚好在出水口D点沉入池底污泥区。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则u0 /v=H/L,即u0 =vH/L。 所以凡沉速大于u0者全部沉入池底(代表I轨迹的颗粒);凡沉速小于u0者、且在对角线AD以上者,均不能被去除(代表Ⅱ轨迹的颗粒);凡沉速小于u0者、且在对角线AD以下者,仍可以被去除(代表虚线Ⅱ轨迹的颗粒)。 设沉速ut ut的颗粒质量为dP,则可被沉淀去除的量为ut / ut dP,故总去除率η= (1- P0 )+ 1/ u0 ∫ ut dp ,用百分数表示为η%= (100- P0 )+ 100/ u0 ∫ ut dp ,与前者分析推导结果相同,说明理论上是可行的。;②将实际数据 Q、L、B、H带入,则颗粒在池内最长沉淀时间为:t=L/v=H/ u0。沉淀池容积V=Qt=HLB,因Q=HBL/t=HA/t=A u0 。 故Q/A= u0 =q。 Q/A的物理意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即表面负荷率或溢流率,用q表示( m3/m2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