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和谐社区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和谐社区建设

 PAGE \* MERGEFORMAT 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和谐社区建设 【摘 要】21世纪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社会参与力度加强,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推动社区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在不少的有关性别歧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出发,结合当今和谐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从参加社会劳动、法律保护家庭观念转变和社区保护救助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谐社区 概念阐释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观是人们对妇女角色和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既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体现,同时又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妇女工作开展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关妇女问题的基本理论。1990年,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讲话中首次将这一理论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只有促进生产关系和家庭的变革,鼓励妇女参与社会劳动,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男女平等。此外,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2]。只要妇女仍然别排除在社会劳动之外,那么妇女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家庭劳动将依然是她们的本职工作。 马克思主义关于性别角色平等,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论断,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提供了理论支持,从世界观的角度看待妇女问题,为保护和争取妇女权益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工作原则,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当今和谐社区的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3]从社区的含义可以看出,社区是富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组织,满足人类群居的各种习惯、情感和认同需求。其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良好的邻里互动关系、和睦的家庭沟通方式、有序的社会参与、公平的求职机会和平等的政治参与等若干方面。 而性别角色的平等不仅关系到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同时也关系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的平等机会和政治参与的公平性,这些都关系到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引,才能够真正推动男女平等的实现,包括家庭、工作、学校和政治参与的各个环节。 性别角色平等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包含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婚姻家庭、社会福利和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健康发展。性别角色平等对于家庭关系的和睦、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企业招聘的理念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家庭、教育、企业、福利部门的参与者秉承“男女平等”的观念,那么就容易营造和谐的互动关系,进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反之,将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不满情绪,阻碍社区发展,影响社会治安和社区稳定发展。 性别角色平等与家庭和睦的关系 良好的家庭互动关系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一个结构健全的家庭往往包含着亲子互动、夫妻互动、婆媳互动等若干不同的家庭关系。而各个家庭关系内部又分为和谐的、障碍的、病态的等各种类型,例如亲自互动过程中就包含着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严厉型等。所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睦,给家庭结构的稳定带来危机。尤其是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最容易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引发家庭危机,乃至解体。首先,在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男女的不平等,进而引发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因为生男生女的问题而大动干戈,进而导致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不合,动摇家庭根基;其次,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女性在家庭里的地位与实际的付出不对等现象的存在。例如,在古代女子不从事工作,只负责相夫教子等基本家务,而现在的女性不仅要从事工作,还要干家务,从某种意义上男女角色的定位依然处于不太平等的地位,当然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 性别角色平等与教育成效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女性是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的。接受私塾、书院、学堂教育是男子所特有的权利,这既是古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古代男子专享政治权力的体现。 首先,“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取功名,入朝做官,而做官在古代仅仅是男性的特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女子便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了。男子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儒家经典,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在朝廷当中谋求一官半职,进而享有政治上的特权。而女子则自幼就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上的不均等,是男女性别角色的不平等,同时也是政治地位、政治权利不平等的体现。 其次,“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根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