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入声实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晋语入声实验研究

晋语入声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Jin Yu 【摘 要】本文采用与传统口说耳辨法完全不同的声学实验法来研究晋方言声调,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研究推向深入。晋方言的入声正处于动态变化中——入声喉塞尾已经不同程度地弱化,还有大量音节,特别是双字调的后字喉塞尾出现脱落,整体正在向着喉塞尾消失、入声舒化的方向发展。实验发现,入声的消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喉塞尾的脱落和时长上舒促对立的消失必须经历一定历史时期方可完成。 【关键词】晋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入声演变;喉塞尾 一、引言 晋语,指山西省及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这个定义,为晋语区的划分提出了两个相互联系的标准[1]。一个是地域标准: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一个是语音标准:有入声。为什么划分晋语必须要有地域标准?晋语分布于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山西南区方言和东北区方言无入声不属于晋语),以及山西省毗连的内蒙古中西部黄河以东、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河南省黄河以北等地区。 最早发现晋语入声的是劳乃宣,他在《等韵一得》外篇杂论里说:“晋语有入声之处。”最早对晋语入声进行比较深入调查和研究的是刘文柄。50年代,通过一些学者的调查,特别是1957年,开始对晋语进行,对晋语入声的分布有了进一步认识。80年代初期开始,为完成“山西省各县市方言志”和“山西省方言通志”两个国家重点项目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杨述祖、王洪君等先生的专题研究,加深了对山西晋语入声的认识。侯精一先生结合绘制晋语地图对晋语区方言进行的全面调查研究,使我们对晋语入声的状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 对晋语入声研究有两点比较集中,一是晋语入声的特性,二是晋语中的舒声促化现象。具体的来说,前人对晋语入声的研究多集中在入声调、入声韵、演变方式、发展趋势、舒促相互转化等。既有晋语入声自身特性的研究,又有与非晋语入声的比较研究。 最早对晋语的入声做出科学概括和总结的是杨述祖的《山西方言入声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982)。他指出,入声的特点:“声调大部分短促;有塞音韵尾;入声韵自成系统”,他认为现代山西方言入声会向???通话靠拢。 温端政在《试论晋语的入声》中进一步丰富了杨述祖的论点:晋语入声有的分阴阳,有的不分阴阳;多数读得短促,也有的拉得较长;入声韵最少有四个,一般为七八个,多的达十个以上。 温端政在《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一文中又将晋语入声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入声调类有进一步合并的趋势;入声的调值多和舒声某调接近;入声韵母系统趋向简化;程度不同的存在古入声今舒化,古舒声今促化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系统的存在入声音节两分现象。”最后一点是他在该文中提出的新观点。作者认为晋语入声的喉塞尾明显而稳定,入声音节里有系统的构词能力很强的不表义音节,是晋语入声的两大特点 侯精一在《晋语的分区(稿)》(1986)中提出“入声多带有明显的喉塞音”,之后他在《晋语研究十题》(1999)中又指出晋语入声有的分阴阳,有的不分。“入声收喉塞尾及入舒同调型”,这种“入舒同调型”“不仅表现在单字调,也表现在连调”上[2]。 二、晋语入声喉塞尾研究 (一)喉塞尾的声学特征 喉塞音[?]是一个喉部位置的清塞音。发喉塞音时,喉下部靠近声门的部位紧缩,声带并置,声门完全关闭.作为入声韵尾的喉塞音不爆破,称为唯闭音。大同方言的入声喉塞尾听感明显,故将其作为研究晋方言喉塞尾的参照[3]。图1给出了大同方言入声字“结[?i??]”的声波图和宽带语图。从声波图上看,元音的周期性波形之后还有一段喉塞引起的波形扰动段,这部分完全是噪音段,看不到元音段那样的周期性波形。其上会有一些峰状突起。图1就可见4个峰状突起。 从宽带语图看,喉塞尾音节元音共振峰之后有清晰的脉冲条,一般有几个峰状突起就有几条脉冲条。图1可见4条脉冲条。大同方言入声的脉冲条数量在2-5条之间。这类峰状突起和脉冲条都是喉部关闭时的伴随性特征。发喉塞音韵尾时,喉部的肌肉紧张,声门也完全关闭,但随之而来的整个音节的结束,使得声带放松,声门逐渐打开,气流冲出,因此形成脉冲条。这类脉冲条较粗,有时会连着出现好几条。同时由于受前面元音的影响,其上仍然保留元音的共振峰结构,与塞音爆破的冲直条存在明显区别。峰状突起和脉冲条是同一喉塞尾的不同表现,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喉塞扰动段在声波图上表现为峰状突起,在宽带图上则表现为脉冲条。 结[?i??]的声波图及宽带图 (二)晋方言入声喉塞尾的特点: 我们共调查晋方言72个入声单音节和480个双音节组中的入声音节,具体如下: 单音节字组中的入声:12(字) * 3(遍) * 2(男女声)=72个样本 双音节字组中的入声:8(词) * 3(遍) * 10(组) * 2(男女声)=80个样本 1.喉塞尾保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