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 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二)证候诊断 1.肺卫不固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营卫失调证:自汗或盗汗,遍身汗出而不温,畏寒怕风,不发热,或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3.气阴两虚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汗出较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渴唇干。舌质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4.湿热迫蒸证:汗出以额和心胸为甚,见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气阳不足证:自汗或盗汗,面晄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伴遗尿,口淡不渴。舌淡白,脉软。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煮散剂)、中成药 1.肺卫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等。 2.营卫失调证 治法:调和营卫。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浮小麦、煅牡蛎等。 中成药:黄芪颗粒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黄芪散加减。太子参或沙参、生地、麦冬、五味子、黄芪、煅牡蛎、瘪桃干等。 中成药:槐杞黄颗粒等。 4.湿热迫蒸证 治法:清利湿热。 推荐方药:泻黄散加减。生石膏、栀子、防风、藿香、甘草、麻黄根、糯稻根等。 5.气阳不足证 治法:温阳扶正。 推荐方药:附子合麻黄根汤加减。附子、麻黄根、生牡蛎、浮小麦、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桂枝、甘草等。 (二)外治法 1.穴位敷贴疗法 (1)选用方剂 方一:五倍子、煅牡蛎、丁香,比例3:10:1。 方二:五倍子、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比例1:1:3:3:3:1。 方三:五倍子、五味子,比例2:1。 方四:郁金、五倍子、黄柏,比例2:1:1。 (2)适应证型:各型汗证。 (3)制备方法:以上药物按各自比例,将药物研末过80目筛,以醋或凡士林调和。 (4)操作规范:取配制成药3g,置于无菌敷料中,敷于脐部神阙穴、足底涌泉穴,夜敷晨取,连用5~7天为一疗程,可用2~3 疗程。 (5)注意事项: ①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 ②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③贴敷后皮肤反应不明显,说明皮肤对药物耐受度较好,不影响疗效。 ④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和以往贴敷中药过敏者,注意易出现过敏现象,严禁抓挠。 2.捏脊疗法 (1)穴位定位:“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2)操作方法: ①让患儿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②施术者站在患儿后方,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前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每捏3下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共捏3~5次。 ③最后用两拇指揉按心俞、肺俞、脾俞3~5 次。 ④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可在局部涂撒爽身粉或润滑油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②晨起或临睡前捏脊较适宜 ③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操作者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④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⑤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⑥本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的患儿。年龄过小者皮肤娇嫩,易损伤表皮;年龄过大者背肌较厚,不易提起,影响疗效。 ⑦局部皮肤破损者,或发热时不宜行本疗法。 3.足浴疗法 (1)选用方 方一: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煅牡蛎。 方二:五倍子、乌梅、艾叶。 方三:黄芪,瘪桃干,糯稻根,麻黄根。 (2)适应证型:各型汗证。 (3)制备方法:将所选药物先浸泡20 分钟,后将药物煎煮,取汤汁备用泡足。 (4)操作规范:将煎煮后的药汁加入适宜温水中泡双足,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宜临睡前操作,连用7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水温不宜过烫,防治烫伤双足。 4.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给药法 (1)适应症:无急性感染、肠道及肛周疾病的汗病患者。 (2)操作方法:患儿取肘膝位,灌肠时用20ml 或50ml 注射器抽取适量适温方药,在注射器顶端连接一次性灌肠软管,用石腊棉润滑肛周及灌肠软管,将软管另一端缓慢插入肛门,将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