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互感电路仿真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四互感电路仿真分析

实验四 去耦互感电路仿真分析 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异名端、互感系数已经耦合系数的特点和计算方式。 (2)掌握同名端、异名端的去耦法的计算方式。 (3)掌握耦合电路Muitisim仿真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用Muitisim检验去耦法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及实例 原理:当互感线圈既非串联又非并联,但两线圈有公共端时,去耦后可用一个T形等效电路来代替。 如图4-1为同名端互感线圈的T形等效。图4-2为异名端互感线圈的T形等效。 图4-1 图4-2 实例:如图4-3所示电路,已知和两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电源电压,频率,求总电流和? 图4-3 解:根据可得到 根据实验原理,可将图4-3通过去耦法等效成为图4-4所示的简易图, 图4-4 则: 仿真实验设计 步骤: 1.按照、、依次算出至、、和的值。 按照图4-3未去耦电路连接如图4-5所示的仿真电路图,得到未去耦时的流和。 按照图4-4运???去耦法之后的电路图连接成如图4-6所示的仿真电路图,得到对图4-5进去去耦法简化之后的和。 图4-5 图4-6 在通过图4-7的连接得到图4-8的示波图 图4-7 图4-8 仿真结果与理论的对比分析 在误差允许存在的情况下,图4-5和图4-6所示的和相等,且与理论计算值相等,图4-8所示,去耦法之后的电流与未去耦的电流相位差为零,去耦法正确。 误差可能存在与将电感电容参数转化成为L、C形式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存在与耦合系数与互感参数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是仪器本身带有的误差。 总结 通过本次电路辅助设计之实验四互感电路仿真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自我总结。 1.通过本次实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去耦法的运用以及其运算步骤。 2.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用Multisim软件计算含互感参数的电路时应该注意电感的同名端。在这次实验中,我就是因为同名端的不同导致在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因而在仿真电路中应该仔细判别同名端。 3.本次仿真实验在以前的基础上会觉得比较顺手,但是依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在以后的仿真实验学习路上也还得更加努力。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