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自主探究的实现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现.doc

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自主探究的实现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自主探究的实现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现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现  张万秀 摘要:本文阐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树立我要学、爱学、乐学、自觉学的观念,并对这种观念的培养从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开展发散思维的教学、推行科学评价、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发挥网络的优势五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阐述。 关键词:自主探究 学习 培养 实现 学习是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而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汲及的范围很广,老师不可能做到面面具到传授知识,所以在整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实现学生自主探究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过去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实践少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与同学合作更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改变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为目标,实现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比如一节课40分钟,可以把它分几段:5-10分钟讲解理论知识,10-15分钟课堂实践,10-15分钟自主学习,最后可花一两分钟小结。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2、巧设教学策略。例如,在讲WORD中的“图文混排”这一课,“图文混排”知识点就有8个应用,而应用很灵活,不同的应用效果不一样。如果单纯的以演示加讲解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知识传授,一是时间紧张,二是容易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感觉没兴趣,能力差的学生又跟不上。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准备好运用8种应用的图文混排作品,在作品中标识每一种应用并在作品的后面附上各种应用的操作方法,上课时先通过网络展示给学生看并通过软件传送给每位同学。然后教师结合作品重点讲解“设置图片格式”中的一种应用及特点,再后布置任务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文本和图片素材进行创作应用,其余的应用请学生自己结合作品,阅读作品中附带的各种应用方法自主学习完成。这样学生带着任务看书和实践,有意识地去探索奥秘,一旦学生用自己探索的方法完成任务时,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成功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兴趣。从一上课就带引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就会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自主意识、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也会更爱课堂,更爱学习。 二、开展发散思维的教学 1、发散思维的引导。在信息技术实践中,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问题值得老师和学生去探究。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开展发散思维的教学,引导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如:在FLASH软件画图时怎样将圆画成一个圆而不是一个椭圆?怎样画出一个正方形而不是长方形?……等。这些问题,教师不一定要“一语道破”,而应是鼓励学生探究。有的学生可能看了有关的书籍或资料能够回答,而有的学生则通过上机实践去找到窍门,还有的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切磋、议论,而找到答案……等。同样,这种“探究”得出的结果肯定比老师直接说出来的效果好得多。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还可能提出一些让教师始料未及的问题,而教师由于受知识的局限性或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性而一时无法回答,遇此情况,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探究。教师和学生可以作一个约定,看谁能探究的时间短,看谁能探究的结果比较科学准确。通过这种“探究”,一方面可为教师拓展知识,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2、布置发散思维的任务。在信息技术实践中,同样的操作方法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作品,所以老师在布置任务时也要注意任务的可发散性。如在学习FLASH移动动画时,不能单纯地指定性要学生做移动作品,不能让学生复制式的重复老师的操作,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布置实践任务一定要有发散性。如在FLASH中做一个小球移动动画作品等,可以这样大范围地布置:1)、发散性任务:物体的移动作品,只要包含移动操作即可,不需要和老师的一样,具体是什么内容,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健康就好,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探究。2)、适当的发散性提示: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