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doc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论述题 简答题 1、不同的需求弹性价格下,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有何关系?) 答(1) ,价格下降,收入增加;价格上涨,收入减少。 (2) ,价格下降,收入减少;价格上涨,收入增加。 (3) ,价格下降,价格上涨,收入均不变。 2、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垄断市场是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故一完全垄断厂商构成一个行业,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因为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如何纠正外部影响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 答(1)增加税收和津贴(2)合并企业(3)明晰产权 论述题 1、叙述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答:图略。(2分) (1)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的效用不能加总求和,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示。采用的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的预算线来求得消费者均衡的。(2分) (2)无差异曲线是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各种不同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斜率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分) (3)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之比即: ;(2分) (4)消费者均衡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故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其均衡条件为: ,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2分) (5)若 ,作为理性消费者就会通过重新调整消费组合来使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 ,理性消费者就会多消费X商品,少消费Y商品,从而使得 ,当 ,理性消费者就会多消费Y商品,少消费X商品,从而使得 。(2分) 2、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效率。 答:图略。(2分) (1)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其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此时:P=AR=MR。(2分) (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通过对全部要素的调整,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即MR=LMC。厂商在长期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表现为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2分) (3)若短期均衡中因价格高于平均成本而获得超额利润,厂商必扩大生产规模到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R=LMC,同时吸引其他行业厂商加入进来,结果市场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消失,即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即:AR(P)=LMC=LAC=SMC=SAC。反之,若短期均衡中因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而使得企业亏损,厂商必缩小生产规模或退出该行业,结果市场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直到均衡点退回到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即:AR(P)=LMC=LAC=SMC=SAC。在这点上,价格、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都相等。(4分) (4)完全竞争厂商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在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点上,同时有P=LAC和P=LMC,意味着其产品价格为最低,均衡产量为最大,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厂商长期均衡时其利润为零。(2分) 四、论述题 1、试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答 : 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使其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超过该点后,增加可变投入会使其边际 产量减少。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依靠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但我国农业人口太 多,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不能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所以农村剩余劳力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会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 化,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论述需求规律的 含义及其特例。 答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