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罐藏食品生产工艺; 罐头的定义和特点:
罐头——原料经预处理→装罐(装入能密封的容器内)→排气、密封、杀菌、冷却,经这一系列过程制成的产品。
特点:
① 必须有一个能够密闭的容器(包括复合薄膜制成的软袋)
② 必须经过排气、密封、杀菌、冷却这四个工序。
③ 从理论上讲必须杀死致病菌、腐败菌、中毒菌,在生产叫商业无菌,并使酶失活。
罐头食品发展概况:; 第一节 罐藏原理; (一)腐败微生物的一般习性
1. 对生活物质的要求
2. 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3. 对氧的要求
微生物对氧的需要有很大的差别,依据对氧的要求可将
它们分为:
嗜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兼性厌氧微生物;4. 酸的适应性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产品的pH对细菌的重要作用是影响其对热的抵抗力,在一定温度下pH值越低,降低细菌及孢子的抗热力则越显著,也就提高了杀菌的效应。
根据食品酸性的强弱可分为:
酸性食品(pH4.5或以下)
低酸性食品(pH4.5以上)
也有的将食品分为:
低酸性食品(pH4.5)
酸性食品(pH4.5~3.7)
酸性食品(pH3.7)
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以pH4.5作为划分界线。;5. 微生物的耐热力
各类微生物都有其最适的生长温度,温度超过或低于此最适范围,就影响它们的生长活动,抑制或致死。
根据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嗜冷性微生物 生长最适温度14~20℃
(2) 嗜温性微生物 活动温度范围为21~43℃
(3) 嗜热性微生物 最适温度50~65.6℃,温度最低限在37.8℃左右,有的可在76.7℃下缓慢生长。
这类细菌的孢子是最抗热的,有的能在121℃下幸存60分钟以上,这类细菌在食品败坏中不产生毒素。;二、 影响杀菌的因素
(一) 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抗热力与耐酸能力对杀菌的效力有不同的影响,但杀菌的效果涉及到细菌方面,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2.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数量
食品中微??物存在的数量,特别是孢子存在的数量越多,抗热的能力越强,在同温度下所需的致死时间就越长。
3.环境条件的影响;(二) 食品原料
食品原料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是复杂的,在杀菌及以后的贮存期间有不同的影响。
1.原料的酸度(pH值)
是影响抗热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原料的pH值,对细菌芽孢的耐热性影响最显著。
2.含糖量的影响
3. 无机盐的影响
4. 其它成分
淀粉、蛋白质、油脂对孢子的抗热力有保护作用。
果胶也使传热显著减缓。
5. 酶的作用
在较高的温度下,蛋白质结构崩解,键断裂而失去活性。;三、罐头食品杀菌的理论依据
1. 杀菌是借热的作用使罐头内食品消毒,其目的在于:
(1)杀灭一切对罐内食品起败坏作用和产毒致病的微生物,使食品得以稳定保存。
(2)改变食品质地和风味。
一般认为,在罐头食品杀菌中,酶类、霉菌类和酵母类是比较容易控制和杀灭的。罐头热杀菌的主要对象是抑制那些在无氧或微量氧条件下,仍然活动而且产生孢子的厌氧性细菌。这类细菌的孢子抗热力是很强的。;2. 食品杀菌的理论依据
要完成杀菌的要求就必须考虑到杀菌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热致死时间是指:罐内细菌在某一温度下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其杀死。
以此数据作为杀菌操作的指导。
热对细菌致死的效应是操作时间的温度与时间控制的结果。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则效果越显著,但同时也提高了对食品营养的破坏作用,因而合理的热处理必须以两方面的资料为依据。; (1)抑制食品中最抗热的致败,产毒微生物所需的温度和时间。
(2)了解产品的包装和包装容器的热传导性能,温度只要超过微生物生长所能够忍受的最高限度,就具有致死的效应。
另外,在流体和固体食品中,升温最慢的部位有所不同,罐头杀菌必须以这个最冷点作为标准,热处理要在这个部位满足杀菌的要求,才能使罐头食品安全保存。;第二节 罐藏食品的分类;第三节 罐藏容器; 二、常用的罐藏容器
(一) 薄锡薄板罐(马口铁罐),简称铁罐
马口铁罐是两面镀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