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准格式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户名:hyxx 密码六个0 Kfqsyxx 000000 江苏省2013年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一等奖备选论文修改意见根据提升“师陶杯”论文质量的实际需要,决定由各大市教科院(所)负责指导相关作者,对“师陶杯”一等奖备选论文进行修改。提出如下修改意见。一、题目二、各级标题三、内容四、结构五、格式规范、注释体例论文目题为三号黑体、居中,正文为五号宋体。正文标题层级的顺序依次是“一、”,“(一)”,“1.”和(1)。同等地位和层次的内容要用同一级标题,字号、字体也要相同,小四号、宋体加黑。参考文献就是论文注释,一律尾注,注释不要自动生成,应采取手动编制。非注释性参考文献不要列出。参考文献以方括号[1]、[2]、[3]表示。[1]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张文显.法学理论前沿论坛[C].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5]石少侠.检察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法学院,2002.[6]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A].张文显.法理学论丛(二)[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邓正来.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郑成良.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09-09(4).邓正来.以学术为本共建一流学堂[EB/OL].?/info.asp?id=8387,2004-10-30.六、其他? 教学美的三种意象世界 ? 摘要:教学活动能否成为审美活动,其关键在于教学能否形成意象世界。教学中的意象世界具有复杂性,不能简单地说成情景相融。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可分为文本内容、课堂活动、师生自身。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些对象能向师生心灵敞显,师生的意向性能照亮它们,由此显现出图像的意象世界、游戏的意象世界和精神的意象世界。 关键词:教学美;图像意象;游戏意象;精神意象 ? 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审美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审美活动中的美感体验具有无功利性、直觉性、超越性等特性[1],而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目的性的,具有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提升道德的育人功能,这否定了教学的无功利性;学生对知识的获得需要理性逻辑推理,而不是主要依靠直觉感悟获得的,由此,否定了教学活动的直观性;还有,课堂教学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当教学内容被看成认识对象,置于主体之外时,教学就难以超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而无法进入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了。事实上,即使最具理性逻辑的自然科学也存在着美。海森堡是德国的物理学家,一次和爱因斯坦的谈话中说:“我被自然界向我们显示的数学体系的简单性和美强烈地吸引住了。”[2]由此,我们发现,人类活动是不是审美活动,不在于生成活动的每一环节是否都具有美感的特征,而在于活动中有无美感体验,即有无意象世界的生成,一旦生成意象世界,它就会“照亮”与之相关的整个活动,使之成为审美活动。“悠然见南山”的审美体验是“采菊东篱下”生成的,“采菊东篱下”是有精神追求的,而不一定具有美感,但“悠然见南山”的意象世界却照亮了“采菊东篱下”,使整个采菊过程成为审美活动。因此,教学成为审美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学能否形成意象世界。由于教学活动与美感关系的复杂性,其意象世界也是丰富多姿的,不能将其笼而统之地概括为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或是情景相融的世界,它需要我们详加分析。 一、文本理解作为图像的意象世界 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3]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4]笔者以为意象世界就是美的世界,它是由客观世界主体化的“象”与主体世界客体化的“意”的合一,是主体意向与客体对象相互“投射”,充满着相互融合的意味和情趣的世界。作为教学三要素的教师、学生和文本(静态的教学内容)能否构成意象世界,关键在于教与学的主体能否理解文本,并生成新的意义系统,从而照亮文本,使文本获得一种象的存在。柳宗元关于美提出的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5]也就是说,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的文本”,文本的美不能离开教师、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照亮、创造和生成。也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的心”,马祖道一提出的命题:“心不自心,因色故有。”[6]也就是说,师生在向外部世界学习的时候,在这个空灵的“心”上,文本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敞亮,文本之呈现与师生意之所向交互作用,文本获得了师生情意的光源,文本则由此进入观念的领域并取得图像的形式。由主体不同的“意”的层次产生不同“象”的层次。具体来说,有三个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