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跟踪训练30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综述.doc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跟踪训练30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跟踪训练30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综述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 一、选择题 1.(2015·青岛期末)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历史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把握。“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符合史实,A项正确;“两弹一星”成果大都是在1964年之后取得的,B项错误;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都发生在“文革”期间,C、D两项错误。 [答案] A 2.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解析]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关键词,提示了应该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才有“太空人”。 [答案] B 3.(2015·四川资阳诊断)《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解析] 由“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可知,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了实际,盲目求快、求多,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特征。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故A项错误;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是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故B项正确;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是1983年,故C项错误;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是1984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5·江西五校联考)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解析] 由材料“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可知,这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项符合题意。A、B、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可以排除。 [答案] C 5.(2015·浙江丽水一模)方针、口号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方针、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教兴国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解析]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1977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按照时间排序是②①③④。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5·安徽皖南高三模拟)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更不是发展生产,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A 7.(2015·四川德阳高三诊断)读下表,对表中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 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952~1956年 1956~1957年 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 数据 科研项目100项 科研项目400项 科研成果3406项 A.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我国振兴科技起步的艰难 B.第二阶段的情况印证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