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地球化学.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藏地球化学

第三节 运移地球化学 一 、运移过程中石油组分的分馏作用 5.稳定性碳同位素 由于正烷烃同位素较轻,异构烷烃和环烷烃较重,正烷烷运移较快,异构烷烃和环烷烃运移较慢。随运移距离加长,饱和烃δ13C值降低,原油也同样降低,但石油变化较复杂。 总规律是:高极性组份运移较慢,低极性组分运移较快;芳烃较慢,饱和烃较快;高分子烃较慢,低分子烃较快。 根本原因:与岩石吸付,烃类分子大小有关。 第三节 运移地球化学 二 、初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1.根据烃源岩在纵向剖面上地球化学指标的突然变化,确定烃源岩排烃的深度和时期 一般来说,在纵向剖面上,受沉积环境控制,有机质成分和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较小,含烃量的变化基本上取决于深度,也就是取决于热演化程度。 地层中的烃含量在大量生烃阶段,正常的趋势应当是: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到一定深度段往下,若烷烃含量突然减少,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初次运移的结果,同时,非烃和沥青质也突然减少,说明它们和烷烃一起运移。 第三节 运移地球化学 二 、初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① “A”、总烃、 “A”/有机碳、总烃/有机碳:在成熟烃源岩中其含量或比值应保持不变,发生初次运移的深度段其含量或比值应降低,运移的规模越大,递减量也越大。 ②利用Pr/nC19和Ph/nC20、nC-21/nC+22、(nC21+nC22)/(nC28+nC29)来表示运移。 一般正构烷烃分子越小,越易运移或运移距离越远。因此,发生运移的深度段这些比值降低。 ③利用热解色谱S1,S1/(S1+S2)指示运移 一般热解色谱蒸发烃量( S1 )与总烃含量相当,在未发生运移的部位保持稳定。在运移的深度段上其含量或比值下降,可视为运移。 目前,常用的指标有: * 讲 授 内 容 第一章 成藏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成藏地球化学 第三章 成藏年代学 第四章 成藏动力学 第五章 大油气田形成理论 第六章 非常规油气藏 第二章 成藏地球化学 第一节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成藏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成藏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三、成藏地球化学的应用 第二节 油藏地球化学 一、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二、 油藏内流体的混合作用 三、油气层及油气水界面的确定 四、有机隔层——焦油席研究 五、油藏流体连通性与分隔性研究 第三节 运移地球化学 一 、运移过程中石油组分的分馏作用 二 、初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三 、二次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特征 成藏地球化学是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新兴的一门地球化学分支学科。 一、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第一节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1、 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包括NSO化合物和高分子量化合物分析); NSO化合物是指含有氮、硫、氧杂原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非烃和沥青。这些化合物又称极性化合物。 NSO化合物对石油的粘滞性和相态特征具有很大影响。如,通过吸附在矿物表面上,可能影响储层的润湿性。 2、岩心抽提物分析; 3、流体包裹体分析。 第一节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主要应用 1、在勘探方面的应用 (1)确定源岩类型和成熟度 (2)确定油气充注点和运移路线,恢复充注历史 (3)油藏封闭性评价 2、在油气评价和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1)流体界面确定 (2)油藏连通性确定 (3) Sw的计算 (4)焦油席的确定 (5)与脱沥青有关的开采问题 第一节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1、油藏内流体的非均质性表现 原油物性、油气比、族组成、同位素组成、分子组成在油藏内部的变化。 2、非均质性的成因 ——同源不同期原油的运移作用 ——水解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 ——重力作用和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