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褶皱

第三节、 褶皱的组合类型 一、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①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②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③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 二、 复式褶皱:两翼由次级褶皱组成的复杂的 大型褶皱。大型褶皱的形态决定了复背斜或复向斜 三、雁列褶皱:一系列呈雁行状排列的褶皱 四、侏罗山式褶皱:一般呈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背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 向斜组成的褶皱组合。以欧洲侏罗山最为典型。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向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背斜组成的褶皱组合。 共轭膝折带 共轭膝折带 隔档褶皱 隔槽褶皱 箱状褶皱 五、日尔曼式褶皱:又称断续褶皱,由等轴或短轴褶皱(背斜为主)组成的构造组合,主要发育于构造变形十分轻微的地台盖层中。 第四节、 叠加褶皱 第五节、 褶皱的成因机制 一、纵弯褶皱作用 (一)形成机制 岩层在总体平行层理方向受到挤压而发生褶皱的过程 1.纵弯屈曲作用:平行层理的挤压应力超过一临界值使 单层岩层失稳发生弯曲 单层:能干层-基质。 2.弯滑褶皱作用:全为强硬岩层,但层间结合力差时,岩石通 过层 间滑动形成褶皱。多为平行褶皱。 3.弯流褶皱作用:由强硬层和软弱层互层组成的岩层褶皱时, 软弱层往往顺层剪切流动。软弱层形成相似或顶厚褶皱。 三、褶皱面形态及分类 圆柱(圆筒)状褶皱: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该直线称为褶轴。圆柱状褶皱的几何性质是其枢纽为直线,褶皱面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一条与枢纽线平行的直线,这条线的方位即为褶轴的方位。 非圆柱(圆筒)状褶皱:不具备上述性质的褶皱,其枢纽或为曲线,或为直线但褶皱面并非该直线平行运动形成的曲面 四、褶皱的平面形态分类 1.等轴褶皱:长宽比近于1:1; 构造穹窿:等轴或短轴背斜 构造盆地:等轴或短轴向斜 2.短轴褶皱:长宽比约3:1, 枢纽向两端倾伏 3.线状褶皱:长度远大于宽度 的狭长褶皱 褶皱的中间线:正交剖面上连接褶皱面各拐点的线。 褶皱波长(W):一个周期波的长度,即等于两个相间拐点 之间的距离。波幅(A):中间线与枢纽点之间的距离。 五、褶皱的大小 褶皱的大小以褶皱的波长(W)和波幅(A)来确定。 六 、褶皱的位态分类 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类 (前为轴面产状,后为枢纽产状) 1. 直立水平褶皱(Ⅰ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 为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 2.直立倾伏褶皱(Ⅱ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 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 3.倾竖褶皱(Ⅲ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 ~80?,枢纽 倾伏角为70?~90?。 4.歪斜水平褶皱(Ⅳ区):轴面倾角为80?~20? ,枢纽近水平, 倾伏角为0?~10? 。 5.平卧褶皱(Ⅴ区):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20? 。 6.斜卧褶皱(Ⅵ区):枢纽 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 基 本一致, 轴面,倾角为 20?~80? ,枢纽在轴面上 的侧伏角为20?~70? 。 7.歪斜倾伏褶皱(Ⅶ区): 轴面倾角为20?~80?,枢 纽倾伏角为10?~70? 。 ° 褶皱的描述及分类 一、正交剖面:与褶皱枢纽垂直的剖面 转折端的形态(4) 翼间角的大小(5) 轴面产状(5) 褶皱的对称性(2) 二、枢纽产状分类(3) 三、褶皱面形态及分类(2) 四、褶皱的平面形态分类 五、褶皱的大小 六 、褶皱的位态分类(7) 七、协调性分类 相邻的褶皱层,如其褶皱的大小和形态协调一致,为协调褶皱 如其大小与形态存在明显差别,则为不协调褶皱 八、等倾(斜)线分类 等倾(斜)线:正交剖面上褶皱层上、下界面相同倾斜点的连线 I类:等倾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与轴面平行方向上,外弧倾斜度小于内弧倾斜度。根据等倾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型: IA型:等倾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 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 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倾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 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 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 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 皱。 IC型:等倾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倾线比两翼附近的 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 外弧曲率。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