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实证研究.docVIP

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实证研究.doc

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5所独立学院250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趋于积极,并具有时代色彩,在道德和谐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探讨了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   1问题的提出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全球化、世俗化以及网络化联袂带来一个多元化时代。市场之手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造成了分化、多元的利益主体,复杂、分层的社会结构,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多样化存在决定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态势,价值观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其背后的隐忧也不容忽视。价值冲突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自己与自己之间上演的“现代战争”,社会与个体面对的价值共识解体后的同一性危机,成为以价值共识为基础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难以回避的挑战。   道德价值观是是个体价值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做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1]在实际生活中,“个体追求何种道德生活、崇尚何种道德信条、接受何种道德规范、作出何种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欣赏何种道德行为、选择何种道德行为、如何实施其道德行为以及产生何种道德情感体验等,这一切无不受到个体道德价值观的支配、调节和控制。”[2]道德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心理构成体,李红在其研究中提出了道德价值观的取向结构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可以用三个方向特征加以描述,即“积极―消极”、“个人―社会”、“进取―协调”。[3]本次调查研究正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在万晓红的 《青少年道德价值观问卷》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编制成问卷,对广东省的5所独立学院250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公德、个人美德、集体性、利己性、进取性和协调性六个方面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状况。   2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分析   2.1“社会公德―个人美德”取向上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这一因素正是反映个体在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是否以此为标准。   问卷显示,在关于社会公德方面,赞成度比较高的分别是“孝敬父母是儿女的职责”( 95.5%)、“道德的昌明可使社会进步和稳定”(88.9%)、“一方有难八方应该支援”(83.6%);但对“任何事情的处理应讲求公正合理”这一问题,只有44.5%的同学表示非常同意,28.2%的同学有点同意,保持中立,态度不能确定的同学有18.8%,不同意这一说法的同学占7.7%。   个人美德主要反映个体在进行道德价值判断时是否以符合个人应具备的美德为标准,主要包括私德方面的积极面。   对问卷中的7个陈述句,赞成度高的分别是:“无论干什么事都必须要有责任心”(94.7%)、“待人以礼是一种美德”(94.7%)、“宽容别人的人才能被别人宽容”(91%)、 “人人都应有同情心”(89.8%)、 “助人为乐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89.8%);对于“尊重别人才谈得上自尊”这一问题,86.5%的同学表示同意,但也有8.6%的同学不确定自己的看法,4.9%的同学表示不同意此看法。   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孝敬父母”、“有责任心”、“待人礼仪”、“有同情心”、“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持非常高的赞成读,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道德认知上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   2.2“集体性―利己性”取向上趋于积极并具有时代色彩。   集体性主要反映个体在衡量事物的道德价值时是否以社会、集体的发展和需要为标准,是否强调道德规范中维护集体、社会利益的方面。它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问卷结果显示,对于这一因素里的6个陈述句,同学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并没有哪一种态度处于绝对优势。只有“大河无水小河干,没有集体哪有个人”(64.9%)和“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值得的”(50.2%)两项超过半数人持肯定态度。不确定自己态度保持中立比例较高的分别是:“亏了自己,幸福他人是值得的”(40.8%)和“先人后己应是我的生活原则”(35.9%);持不同意态度比例较高的分别是:“只关心自己的人是小人,以他人为重的才是君子”(36.4%)、“亏了自己,幸福他人是值得的”(26.6%)、“只要能顾全大局,即使我受损也无所谓”(22.4%)。   利己性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事物做出道德价值判断时是否以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是否以自我为中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