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危机理论.ppt

金融危机理论 一、货币危机理论 二、银行危机理论 三、债务危机理论 四、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一、货币危机的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Salant,Henderson(1978)提出的金本位下的黄金投机理论,并由Krugman(1979年)应用到固定汇率体系,最后为Flood、Garber(1986)加以完善的所谓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 该理论从一国经济的基本面解释了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如果一国外汇储备不够充足,财政赤字的持续货币化会导致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并最终引发货币危机。当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恶化时,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比较成功的解释了20世纪70—80年代的拉美货币危机。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 Obstfeld)于1994年提出的就1992-1993年欧洲汇率机制解体而提出 该模型认为:一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存在多重目标,经济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了多重均衡。因而政府既有捍卫汇率稳定的动机,也有放弃汇率稳定的动机。在外汇市场上有中央银行和广大的市场投资者,双方根据对方的行为和各自掌握的对方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这种修正又影响着对方的下一次修正,形成了一种自促成,当公众的预期和信心的偏差不断累积使得维持稳定汇率的成本大于放弃稳定汇率的成本时,中央银行就会选择放弃,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Dooley (1997),Krugman (1997年)和Makinon(1997)等人针对亚洲国家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特殊关系而提出道德风险模型 。 麦金农和克鲁格曼首先提出该模型.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这种道德风险归因于政府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以及政府同这些企业和机构的裙带关系。从而导致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投资膨胀和不谨慎,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金融过度,导致了经济泡沫。当泡沫破裂或行将破裂所致的资金外逃,将引发货币危机。 二、银行危机理论 货币政策失误论 金融不稳定假说 银行体系关键论。 金融恐慌论 道德风险理论 货币政策失误论 Friedman 认为,因为货币需求函数的相对稳定性,货币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失误。并且,这种失误(如突然的通货紧缩)可以使一些轻微的局部的金融问题,通过加剧银行恐慌演变为剧烈的全面的金融动荡。 金融不稳定假说 Hyman P.Minsky对金融内在脆弱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他将市场上的借款者分为三类: “套期保值”型借款者、 “投机型” 借款者和 “蓬齐” 型借款者,在一个经济周期开始时,大多数借款者属于“套期保值”型借款者,当经济从扩张转向收缩时,借款者的盈利能力缩小,逐渐转变成“投机型” 借款者和“蓬齐” 型借款者,金融风险增大。因而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发展周期和经济危机不是由外来冲击或是失败性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而是经济自身发展必经之路。 银行体系关键论 Tobin1981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过度负债的经济状态下,经济、金融扩张中积累起来的风险增大并显露出来,银行可能遭受损失,所以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提高利率减少贷款。银行的这种行为会使企业投资减少,或引起企业破产,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或者使企业被迫出售资产以清偿债务,造成资产急剧下降。这种状况会引起极大的连锁反映,震动也极强烈,使本来已经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更快。托宾认为,在债务——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债务人财富的边际支出倾向往往高于负债人”,因为在通货紧缩——货币升值的状况下,债务人不仅出售的资产贬值,而且拥有的资产也贬值。 金融恐慌论 戴尔蒙德和荻伯威格(Diamond and Dybvig)银行体系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者对流动性要求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的资产较之负债缺乏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他们在1983年提出了银行挤兑理论(又称D—D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银行的重要功能是将存款人的不具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以短贷长,实现资产增值。在正常情况下,依据大数定理,所有存款者不会在同一时间取款。但当经济中发生某些突发事件(如银行破产或经济丑闻),就会发生银行挤兑。 道德风险理论 麦金农(Ronald Mekinnon)认为,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以及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在关键时候扮演“最后贷款人” 的角色。一方面会使银行产生道德风险,从事具有更高风险的投资,增加了存款人受损害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存款者也会不对银行实施监督。 世界银行和IMF对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