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验人本治疗取向的理论与实务.ppt

第七章经验人本治疗取向的理论与实务.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经验人本治疗取向的理论与实务.ppt

第七章 經驗/人本治療取向的理論與實務 序論(1) 治療性的改變來自於成長性的經驗。 遵循人本主義的哲學基礎。 尊重人的選擇與自由意志,強調每一個人都有自我決定與自我實現的能力。 所有的行為障礙與失功能都是成長歷程失敗,缺乏自我實現的能力與機會的結果。 序論(2) 個人或家庭的心理治療必須是治療師與當事人彼此真實且可信的人際交會。 治療的目標在於敏感度、自發性、創造力(非理性的體驗)及真誠的增加。 強調經驗的重要性至於理性思考之上。 經驗學派模式(1) 經驗主義治療師處理的是現在,而非去揭發過去,他們強調此時此地,在一個主動且關懷的治療師與接受治療的家庭之間所展開的治療情境。 在經驗主義的心理治療取向中,人際互動的經驗才是成長的主要動力,而非僅僅依賴治療技巧所能達成的。 經驗學派模式(2) 象徵經驗家族治療(Whitaker) 在Whitaker治療精神分裂病人時,他採取了一個過去不曾有過的大膽觀點– 每一個治療過程的參與者在某個程度上同時都是其他人的病人與治療師。 在治療過程中,雙方都投注了情緒、都容易受傷、都曾退回到過去的情境,也都在經驗中成長。 經驗學派模式(3) 運用協同治療師治療精神分裂病人的治療法 當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Whitaker開始和同事John Warkentin一同工作,組成協同治療(cotherapy)小組。 1955年,由依莫利大學贊助 Whitaker召集的海島會議中,與會者展示了雙人協同治療法可應用在單一當事人與當事人家庭中,這也是首度對家庭運作歷程做有組織的研究。 Whitaker認為精神分裂症是病人存在著個人內在 和人際間的困難,並嘗試治療病人及其家庭。 經驗學派模式(4) 多重治療師的小組擴展了Whitaker早期依賴的雙人協同治療法,是可以幫助預防單一治療師不被陷入強力、糾結的家庭系統之創新發明。 兩個或多個治療師可以防止上述情況,同時也可以作為接受治療的家庭模仿的對象,以學習適當的人際互動行為。 經驗學派模式(5) 家族治療中的象徵性 Whitaker花了數十年的時間將他的想法由內在心理轉變成人際互動,由個人到家庭,由精神到系統。 他的基本假設是,家庭並不因為教育而改變,而是來自他們的情感或情緒經驗。 想要接觸最好的方式便是經由非口語的、或是象 徵等符號式的家庭衝擊歷程。 經驗學派模式(6) Whitaker探索隱藏在表面語言之下的內隱世界,嘗試瞭解他與這個家庭互動中更重要的象徵意義。 Whitaker堅持真實與象徵性的治療因素兩者都會在治療歷程中運作。 藉著輕鬆地接受自己的衝動與幻想,Witaker幫助治療的家庭成員能更坦然地面對、表達、接受他們自己。 Whitaker不把人類經驗病態化的努力;將所有的失功能都從結構與歷程兩個層面來探討。 經驗學派模式(7) 就結構上而言,可能家庭的組織不良或家庭界限的不可滲透性,是因為次系統的運作功能不良、破壞性的聯盟、角色僵固,以及兩代間的分離問題。 歷程上的困境可能導致家庭成員間協商破裂、無法化解衝突、失去親密依附與信任,或是個人關係間的需求無法滿足。 Whitaker將與家人情感上互動的開放性與自發性置於理論架構之上 經驗學派模式(8) 建立治療目標 家族治療師的任務在於幫助三代同堂的家庭維持歸屬感,同時擁有健全的分離與自主。 以Whitaker經驗性的觀點,他將家庭健全視為一種「成為」的過程,每一個成員都被鼓勵去探索所有的家庭角色,以發展出最大的自主。 Whitaker而言,家庭成長的一個指標是更能忍受生活中的不理性。 協助成員獲得最大的歸屬感與個體化。 經驗學派模式(9) 治療的階段 治療的前置或開始,所有的核心家庭成員都必須參加, 治療師會在晤談中負責,在晤談之外,家庭則必須為其生活負責。 中間階段治療師與家庭之間的涉入持續加深,治療師須小心不被家庭系統同化,而家庭被鼓勵改變。 末期階段家庭彈性增加, 治療師僅需最少的介入。 分離階段治療師與家庭分開, 雙方承認彼此的互相依賴與失落, 愉悅與失落的感受是交雜在一起的。 經驗學派模式(10) Whitaker的治療強調行動先於頓悟 三代共同參與治療可以使得家族治療僵局的突破更有成效,祖父通常被邀請來幫助治療師而非作為病人 治療師的人性,詳見p210 完形家族治療(1) 以存在主義的哲學基礎為前提,重視進入並了解當事人的世界,協助當事人檢視生活,並為其生活負責任。 強調會心的相遇,持續地成長,發展及實現內在潛能。 強調現在,傳統的醫師與病人的角色被平等主義取代 完形家族治療(2) 存在主義強調人是如何經驗到立即的經驗,而完形心理學則專注於人如何知覺到經驗。 完形學派代表人物Perls 自我覺察是達成改變唯一的方法 Kempler(1982)焦點必須放在當下「人們現在說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