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结论的得出与表达.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探究中结论的得出与表达.ppt

科学探究中结论的得出与表达 实验:水的电解 现象? 结论? 概括、分析、推导 思考:某同学描述硫粉在空气中 的燃烧的现象为: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 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现象: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的一切情况,包括颜色、 声音、气味、形状变化等 例1:下列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出明显痕迹,说明黄 铜的纯度比铜高 B.乙实验中A液变红色B液为无色,说明浓氨水具有挥 发性和酸性 C.丙实验中瓶子变扁,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D.丁实验中石灰水变浑浊和气体能燃烧,说明一氧化碳 具有还原性,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 例2.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比较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丁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时, 可以对比上图中的甲与 ,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变式练习1:在做“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让仅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通过现象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表达:关注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实验次序 R=10Ω U/V I/A ① 1 0.1 ② 2 0.2 ③ 3 0.3 实验次序 U=3V R/Ω I/A ④ 5 0.6 ⑤ 10 0.3 ⑥ 15 0.2 例3.在做“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 分析①②③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 变式练习2: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2.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在拉力不大于3 N的情况下,弹簧的 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你能通过画坐标图的方式来描述“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 关系”图象吗? 结论表达:关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3:某研究小组同学学习了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继续进行了探究。 (1)探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他们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用3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此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二氧化锰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所用时间(秒) 17 8 7 5 4 3 2 2 2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得出结论: 。 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 速率越快。 变式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羽毛球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步骤如下: 1.取三个相同的羽毛球,固定入不同质量的小金属球,并编号为甲(质量为m)、乙(质量为4m)、丙(质量为9m)。 2.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 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用数码相机自动 连续拍摄的方法记录羽毛球的运动过程。 如图是其中的一段。 (1)该小组在拍摄羽毛球的运动过程中,选择以竖直砖墙为背景的作用是 .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羽毛球所做的运动都是 . (3)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结论表达:关注定性、定量描述 (2013?温州)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脸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