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P83页).pptVIP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P83页).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P83页)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说 代表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国富论》 理论评价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于落 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显著低于 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对利益原则作指导,落 后国家和地区就只好闭关自守,避开同后者的 经济交流了。 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际贸易的 发展实况不一致。 2、比较优势说 代表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是继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者,劳动价值论的另一创始人。他提出了地域分工的基础是比较利益原则,或称相对成本论。 产生:因“谷物法”的实行影响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原则:如两个地区中的一个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各种产品,两国之间的地域分工和贸易也会使双方均为有利。 其核心原则归纳为“两优取重,两劣取轻”原则。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2X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各国比较利益是静态的,不存在规模经济的作用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评价: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比斯密的绝对成本说,能较好地解释地域分工和国际贸易问题。 但他单纯用劳动时间来计算比较利益,并不全面,正如斯密主要从地区间条件的差异来解释地域分工一样。 实际上,各地生产要素的结构和内在关系是复杂的,再加上资本主义下宗主国对殖民地和保护国的经济控制,实际情况同他的理论分析,尚有很大差距,故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被称为国际贸易的纯理论。 一、H-O理论与H-O-S理论 1、H-O理论(赫——俄理论模式) (1)理论的提出: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解释一国为什么在出口特定产品时其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试图分析比较利益形成的原因。它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echscher)提出,然后由其弟子俄林(Bertil.Ohlin)最终完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提出要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理论假定前提: 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自由商品贸易 两国生产要素同质 要素密集度假设 资源充分利用 规模收益不变 消费者偏好相同 (3)基本内容:74页 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国际价格不同是因为成本不同,而成本不同是因为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不同是因为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不同。 国际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使生产达不到理想结果,但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缺少流动性的不足,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际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 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要塞稀缺 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2、H-O-S理论 1976年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H-O定理假设前提下继续考察国际贸易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 H-O定理的推论——H-O-S 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必然发生而不仅仅是一种趋势。 3、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要素禀赋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俄林将价格理论引入国际交换领域,以货币作单位,对商品的货币价格(成本)进行分析,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相比,更接近国际贸易实际。 但是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条件的基础上,这些条件有背于现实,影响了理论的实用性。要素禀赋论基本上是短期的静态分析,因而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二、里昂惕夫之谜与释“谜” 1974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昂惕夫(Leontief) 对要素禀赋提出了挑战,他检验了两个命题: 一是H-O理论是否正确; 二是所有人认为的美国经济与其他所有贸易伙伴相比,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的看法是否正确。 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的进出口商品要素(资本和劳力)结构对比分析,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美国出口商品中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而进口品中却含有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这与要素禀赋理论所持有的观点恰恰相反。 学者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80页) a.劳动力不同质 (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 b.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产业内贸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