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 ? 读 本文追朔了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从 1930 年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到 1953 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立的 20 多年时间里,我国第一代土壤学家艰苦创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文章从我国现代土壤科学起源的背景,成立经过,主要业绩,干部培养和学风 5 个方面来阐述。80 年前成立的土壤研究室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应该珍惜。 文/龚子同 ?王浩清 ?张甘霖 作者均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土壤》(2010年第6期),原题为“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纪念前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 80 周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近年对太湖古土壤研究表明,早在 6 000 ~ 7 000 年前我国就已有水稻栽培。在这漫长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识土、用土和改土的经验。 公元前 4 世纪前后战国时期《禹贡》一书就将九州土壤的类型、分布和土地等级作了记述。这是我国关于土壤分类和土地分级的最早著述。 但由于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以及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影响,19 世纪在西方科学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科学进步却十分滞缓,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和日本。 但随着西方的现代科学包括农学和土壤学逐渐传入我国,我国现代的土壤学至上世纪 30 年代开始起步,比国外至少迟了半个世纪。这是一段我国土壤学者艰苦创业的历程,值得我们追忆。 1 中国现代土壤科学发端的背景 1.1 19 世纪现代土壤学的诞生 虽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土壤学连同生态学好像发源于中国”,但现代土壤学却是从欧美传入中国的。 1840 年J.V.李比希(Liebig)发表《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创立矿质营养学说,确认矿物质是植物营养的基础;1840—1850 年间,H.S.汤普生(Thomposon)和J.T.魏(Way)提出了“土壤吸附学说”; 1883 年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Dокучаев в.в.)发表了《俄罗斯黑钙土》,阐明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5 大成土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创立了“土壤发生学说”;1986—1888 年间,H. 海尔盖尔(Hellriegel)和H. 惠尔法斯(Wilfarth)证实了碗豆根瘤形成与N2同化作用的关系。这 4 项成就为现代土壤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土壤学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学科之林。 1.2 现代土壤学在我国的传播 在现代土壤学建立之初的 50 年里,欧美现代土壤学从不同途径传入我国。这里首先应该提到的是 1877年《格致汇编》刊载的《农事略论》中论及英国农业时,首次介绍了李比希以及农业化学基本知识,这是西方现代农业化学研究最早传入中国的译作。 上世纪20 年代至 30 年代俄国学者T. P. Gordeef]以及V.A.Baltz和 B.B. Polynov分别发表关于东北土壤和植被的论文,文中介绍了当地黑钙土、变质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泥炭沼泽土和黑色石灰土等类型和分布。这是可以找到的我国最早的现代土壤分类资料。 西方先进土壤学理论也吸引了我国学子。著名土壤学家邓值仪即是中国自费赴美留学攻读土壤学的第一人,他在 1909—1914 年间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和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土壤学,1914 年获得硕士学位。 1919年著名土壤肥料学家彭家元获公费留美名额,因公费被挪用,至 1920 年才筹得旅费赴美深造,先后入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和依阿华州立大学,1923?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此外,1930 年前,先后有戴弘、黄野萝和张乃凤先后赴日、德、美学习土壤学。同时,至 1930 年,全国有 10 所大学院校分设农科或农学院陆续开设土壤 肥料课程。这些都进一步引进了西方新的土壤肥料学的理念和方法。 1.3 我国农业实践和呼唤 上世纪初,我国正处于历史更替、社会变革的大动荡时代。农村凋敝,民不聊生,自耕不能自食,自织不能自衣。在此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为振兴我 国农业献计献策。 1910 年公费赴美留学的竺可桢认为,中国以农立国,万事以农为本,所以一开始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求读。后来在我国气象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謇(1853—1926)把教育与实业称为“富强之本”,对发展我国垦殖事业作出了贡献。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聘任他为临时政府实业部长,北洋政府中担任农商总长,为了发展农业他主张广设农事试验场,以作为改良中国农业之根本。在他创导下,农业试验场逐渐增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作为地质学家的翁文灏在 1929 年 10 月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中国地理区域与其人生意义》的演讲,指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需要对地形、气候和土壤作较大规模的研究。1932 年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中国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一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