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心理学1
“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由普洛尚斯基提出。该学科重点讨论人工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叶。
环境的概念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
简要阐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发展历史:产生于上世纪中叶,由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美国学者首先提出。
理论基础:感觉、知觉和认知理论,环境知觉和行为空间需要,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场所需要
研究内容:以城市与建筑环境为主导的基本问题
应用可能:环境体验及其综合关系,相关规划和设计领域
个体心理现象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抑制过程三大方面
作为认知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表象”的要义首先在于对象性和再现性。
感觉:通过刺激形生理和心理的基本反应,感觉是知觉和认知过程的前提和依据。感觉具有以下特点:
①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②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③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④对同一对象,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产生于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作用。注意对象可以来自外部环境,也可以是心理主体自身。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区分三种注意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格式塔知觉理论
理论需要: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①基本概念:格式塔的含义
有三层基本含义:对象外在的形态和造型;内在的组织和机制;知觉的整体性—心理上的完形。
②主要观点:知觉的整体性、同型论和场作用力。
③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底关系、群化原则、简化原则。(需要细化)
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P39
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来说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的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其二,承认自己的认知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主动和客观的去了解实际需要
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体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环境认知研究如何获得有关环境的知识,即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并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认知地图:该概念是由托尔曼首先提出,通过林奇在城市环境研究中得到深入讨论。在环境认知中,认知地图指向在经验基础产生的,关于具体空间结构的综合表象,包括由目标定位及顺序、方向和距离等一系列引导问题产生的相关内容。
参考武汉的城市公共意象图概述它的主要特征。P100
区域
道路和边界
节点和标志
以北京东四到西四的文津街的角度解说(画出重要位置、水、面、山、视角、走向、城墙)P83
识别环境的特征
意义—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
唤醒水平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正在从事某项任务的人需要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效率,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只有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即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高绩效,这种最适宜的唤醒水平称最优唤醒水平。
应激在心理反应上的具体关系
应激是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唤起的紧张反应,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个方面: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主体构成威胁或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的认知评价和承受力。因此也可以说,应激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到面临挑战而应对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背景应激源是指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比如工作压力,或者拥挤、噪声、空气污染,或者因缺乏安全感和控制感所引起的恐惧与紧张气氛等。
对拥挤有何种理论解释
①拥挤是有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因此,高密度是引起拥挤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②主要原因:信息超载、行为约束和生态资源缺乏
③影响拥挤的重要因素:个人差异、情境条件、社会条件、建筑因素。
个人空间的概念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身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人的领域性不仅包括生物性一面,也包括社会性一面。
22.城市的基本要素
地点:包括地理条件、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交通系统、城市管线、防御装备
形态:标志、结点、路径、区域、边界
建筑: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方式
规模特征:占地面积、人口
23.城市外部空间的行为习性
①定义:与特定群体联系的,长期重复出现的活动模式和倾向,经过社会文化认同而形成。
②分为三大类:
动物性行为习性、体验性行为习性、认知性行为习性。
24.场所的概念基础在于地方性、空间特质和人员活动。
25.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的观念来源于古罗马的地方思想,在诺伯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