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
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
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
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
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
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
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
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 泊松比=0.5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位移后获得一定的位能,外力解除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
塑性变形(剩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也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塑性变形。
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发生滑移得到新的平衡,外力解除后,岩石不能恢复其原来的状态。 滑移有粒间滑移和粒内滑移,粒内滑移分平移滑移和双晶滑移。
断裂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结合力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破裂面,岩石失去连续完整性,这种变形称断裂变形。
强度: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约为 30:1:3
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单剪、纯剪、共轴递进变形、非共轴递进变形
第四章 褶 皱
褶皱: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
圆柱状褶皱:把具有由一条轴线平行自身移动而形成弯曲面的这种几何形状的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
二、褶皱形态的描述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1、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的地层倒转;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
翻转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2、根据褶皱的对称性
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褶皱包络面垂直。
不对称褶皱: 褶皱的轴面与褶皱包络面不垂直。
3、根据翼间角大小
平缓褶皱: 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
开阔褶皱: 翼间角小于120°,大于70°;
闭合褶皱: 翼间角小于70°,大于30°;
紧闭褶皱: 翼间角小于30°;
等斜褶皱: 翼间角近于0°,两翼近平行。
4、根据褶皱面弯曲形态
圆弧褶皱 褶皱面呈圆弧形弯曲;
尖棱褶皱 两翼平直相交,转折端呈尖角状,且两翼等长;
箱状褶皱 两翼陡而转折端平直,褶皱呈箱状,常常具有一对共轭轴面;
扇状褶皱 两翼岩层均倒转,褶皱面呈扇状弯曲;
挠曲 缓倾斜岩层中的一段突然变陡,形成台阶状弯曲。
5、根据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的相互关系协调褶皱 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渐变过渡关系,不协调褶皱 褶皱的各层弯曲形态明显不同。
(二)褶皱在平面上出露形态
线状褶皱 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0:1,是一种狭长形褶皱。
短轴褶皱 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介于3:1~10:1之间的褶皱。
穹窿构造 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
构造盆地 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
文档评论(0)